直到半个月后,郢都方面消息传来,告知楚王韩国在此之前占据了竟陵、江陵、夷陵,江水以北、汉水以南,楚国只剩下郢都一个城邑的时候,楚王才后悔莫及,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唐雎离开吴县后,一路南下,抵达越国临时都城句章县。此时的句章被楚军两面包围,两军交战,互有胜负,但由于国都沦陷,越军无可避免显得更加悲壮。

当唐雎面见越王,将韩王希望楚、越两国就此收兵的提议告知越王的时候,越王起初是不同意的。在越王看来,自己吃了这么大的一个亏,韩国身为盟国,理该帮助越国收复会稽,甚至一路攻占江东。再不济,也要收复浙江以南的所有土地!

如果不是越国丞相为越王分析其中的利弊,告知越王韩国并没有义务拯救越国,甚至越国一旦攻占江东,那么就会是韩、越撕破脸皮的时候,越王才陪着笑脸,转变了态度。

当然,越王也不忘用重金贿赂唐雎,将楚军的暴行和对韩国的藐视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通,也抱怨了越国如今的困难,核心意思只有一个,越国如今风雨飘摇,一不小心就会没了,还需要韩国多多的支持!韩国如果坐视不理,任由越国覆灭,楚国就会坐大,搞不好,秦、齐两国也会寒心!

唐雎对此听得多说的少,只在临行前表示,楚国想要灭掉越国,需要征求韩国的同意,不然,韩国是不会放过楚国的!这才让越国君臣放下心来。为了振奋士气,越王命人将楚国大败,丢失大片国土的消息放了出去,以此来表示,越国虽然损失了些土地,但楚国损失的更多,楚国不足为虑!

第二十九章 燕、齐之战(上)

齐国,于陵。

于陵位于临淄以西一百五十里,乃是临淄的西大门。这样的要地,齐国自然要分重兵把守。尤其在田单率领的十万大军,选择以于陵为粮草补给基地后,于陵的重要更加凸显!

可惜,如此要地,如今却被燕军占据。这倒不是齐军大败,主动放弃了于陵。而是燕军采取偷袭的方式,绕道泰山北麓的昌城,假扮齐军,诳开了城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于陵。

拿下于陵后,燕军将城中的十万石粮草付之一炬,然后将百姓悉数赶了出去,摆出死守的架势!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正在于陵以西六十里与燕军鏖战的田单一听闻于陵被燕军攻占,粮草尽皆被焚毁的消息,便当机立断,做出了退兵的决定。全军皆是不明所以,但摄于田单素日来的威望,也没去多想,如此方才免却了军心动荡不安。

田单想要率军离开,燕军自然不同意。只不过,田单在撤退前发动猛攻,极大地迷惑了荣蚠的判定。对于奔袭于陵,燕将荣蚠是抱着成则喜败亦无忧的想法,事实是于陵易主的消息早一步传到齐军,田单因此就占据了先机。

对于齐军骤然加强的攻势,荣蚠保险起见只是见招拆招,加强防守,而没有毕其功于一役,投入主力。

因此在付出了五千多人的伤亡后,齐军有惊无险地摆脱了燕军的纠缠,成功在昌城、高宛一线驻扎了下来。这个时候,荣蚠才接到于陵已为部下攻占的喜讯,可为时已晚。不过,昌城、高宛一线也成了齐军的最后一层屏障,其身后不到七十里就是临淄,齐国虽大,却没了退路!

如果战争进行到这种程度,没有外力的介入,齐国可以派出使者割地请和了。原因很简单,燕国大军从西、北两面逼近临淄,互为犄角,兵力又与齐军相当,齐军即使战胜,也无力应对燕国的第三波大军。与其斗一个两败俱伤,倒不如坐下来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