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点了点头,自然清楚其中的好处。韩楚两国易地的时候,韩国曾经做出保证,只要楚国攻打淮泗之地,韩国绝不阻拦。因此,至少楚国不用担心韩国会横插一脚。楚王唯一担心的就是田单身在淮泗之地,能够和他抗衡的景阳伤势还没痊愈,楚王担心打了败仗,伤了士气啊!
“长大夫先行下去休息,寡人明日给你答复,如何?”说完,不等剧辛的回复就安排宦者令将剧辛带了下去。
命人急匆匆地传唤了几个重臣,楚王甫一见面就开口问道:“燕国欲要伐齐,想要寡人出兵淮泗,牵制齐国,诸位爱卿怎么看?”
“臣以为可行!淮泗之地多为平原,民多而粮广,可比两郡之地!此大利也!不能不取!”丞相芈梁首先出面赞成。
左徒黄歇也是附议道:“臣也以为可行!得之,西可经略故宋之地,直通大梁,北可抵挡齐国。”
两个重臣表了态,新近宠臣苏代也是开口道:“淮泗之地乃霸业之根基,燕国伐齐,齐国必然囤积大军于北线,我楚国顺淮水而下,取之不难!燕、楚两国南北呼应,败齐,易如反掌乎!臣亦赞同伐齐一事,并举荐安平侯项承为将,为王上攻取该地!”
项承一脸肃穆地说道:“只要王上愿意相信微臣,臣必当取淮泗之地以报王上!”
楚王点头,得到了这样的保证自己也就放心了。至于田单,不过是一个失宠之人,稳妥起见,大不了派人暗杀就好了!如今心腹大臣全都赞成伐齐,自己若还犹豫反而不美,就同意燕国的请求吧!淮泗之地啊!终究还是属于楚国!
第十章 一个小兵的战争(上)
进入十二月,北方已是下了第三场雪。大如鹅毛的雪花将大地装扮成雪白的世界。老人言,瑞雪兆丰年!不少人喜上眉梢,盘算着明年的收成应该不错,可以有些余粮给自己的孩儿、婆娘扯几匹布,置办几件衣裳!因为严寒,鸟兽近乎绝迹。这苍茫的原野间,似乎只有村落里燃起的袅袅炊烟,才能证明着大地上还有人类活动的踪迹。
年年难过年年过,日日难熬日日熬。对身在燕国平舒的赵虎一家来说,今年的冬天格外难熬,原因在于赵虎的父亲病了。放在现代,疟疾这种病算不了什么,但在这个年代,医师们拿这种病还真没有太好的办法。家里面少了一个壮劳力不说,还需要分出一个人来照料。年方十六的赵虎过早地接过了家庭的重担,体验了持家的辛酸。
摆在赵虎面前的最大问题是赚钱,赚越多越好的钱。只要有了钱,就可以请到更好的医师为自己的父亲治病,父亲痊愈了,这道坎也就过去了。但这个世道,让一个十六岁的半大伙子怎么赚钱?赵虎想过许多办法,去给人打零工,在城门口给人跑腿带路,趁着天晴进山砍柴甚至冒险打猎,但忙活了一个月,所赚取的钱不过是堪堪维持父亲平日所需的药费。家里可以变卖的东西都已经变卖了,可以典当的东西都典当了,但父亲的病离痊愈,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这段路,足以决定父亲的生死,足以决定这个家庭的兴衰。
一个算不上机会的机会来了。十二月,燕王征兵的消息到达了平舒城,这个燕长城最东端的小邑。平舒人的性格如同城池的名字,性平和宽舒。小城虽然少了些喧嚣,却也多了几分人情味。征兵消息的传播无疑是飞快的,在这个没有一丝娱乐活动的寒冷冬天,燕王的旨意沦为街头巷尾最大的谈资,总算是调动了平舒人的情绪。没过半天,几乎每个平舒城的百姓知道了燕王下令平舒城贡献五百精兵,赵虎也不例外。
这个时代,百姓应招入伍纯属“义务劳动”,不仅没有薪资拿,相反还有掉脑袋的风险。也许是担心三军不够卖命,各国陆陆续续颁布了不少奖赏制度,以鼓励士卒们奋勇杀敌。能让财迷小气的权贵们拿出财帛来鼓舞士气的事情,其中的危险性不言而喻。
自古有钱能使鬼推磨,当今乱世虽然连年征伐,但只要不是灭国之祸,少有一个国家会举全国之兵。这也意味着,虽然每年各国都有旨意下发征召士卒,但总有一些人可以在家从事农桑。参军的危险摆在那里,不幸被抽为入伍服役的人,但凡家境稍微殷实,自然可以拿出一笔钱财来找人替自己入伍。反正郡县的长官关心的是人数,至于本该是张三服役的变成了李四服役,则完全不在郡县长官的考虑之中。
赵虎的父亲去年刚刚服了役,今年的旨意又不过是抽调五百青壮,远不及平舒城全部青壮的四分之一,自然不在今年服役的行列之中。按照乡里,五百个名额很快分派完了。那些被抽中服役的,自然是叫苦不堪,但也无法。要怪只能怪自己的运气不好,上一批服役的人只是戍守了边疆三个月,而自己这一批却要真刀实枪地奔赴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