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任命则是在群臣里引起了一阵骚乱,荀况这个人群臣是知道的,前些日子闹得沸沸扬扬的颍川学院辩论赛,荀况这个前稷下学宫祭酒,风头一时无两。由六百石的新城令到秩两千石的一郡之首,荀况只用了一年的时间。想想卫尉、郎中令大人的升迁速度,荀况晋升的速度还可以接受,但卫尉、郎中令是凭借着军功,荀况呢,还没有显然的政绩就获得提拔重用。
至于卫云,原本是王上当太子时的亲卫统领,如今调任执掌新郑防卫的执金吾也算说得过去。至于魏撤,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小郎中,骤居秩比两千石的郡尉一职,这就够引发足够大的骚乱了。
要知道,许多宗室子弟穷尽一生,只是为了当上秩比千石的官员而已。韩王然将一个尺寸之功未立的人提拔到如此高位,只能说明他对其人的欣赏了。这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信号,以后韩王然提拔重用人才,不看资历背景,只看才能。唯才是举,唯才是用。
刚才提拔的三人当中,只有卫云身在新郑,来得及参加这次六百石以上官员才能参加的朝会。因此,在宦者令在卫云接旨后,就退到了一旁。
望着周围投来的或羡慕或嫉妒的眼神,卫云心中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之情。去年年初的时候,自己不过是一名小小的属长,华阳一战,被提拔为太子然的亲卫统领。其后就是平步青云,到如今居然成为了秩比两千石的高官。期间数次历险,跟着韩王然的这一年半的时间,卫云学会了许多,也有着异于常人的沉稳。可是,能够执掌新郑五万大军,这怎么看都是一个难以想象的疯狂念头。
在此之前,卫云指挥的最多兵马不过是一万人!新郑身为国都的复杂,远不是战场可以比拟的。卫云一时之间,既感到巨大的压力,又感到别样的信心。自己一定把这个职位干好,不负王上所托。
卫云的想法韩王然猜测的差不多,对于一个普通庶民来说,一县之令就是他们头顶的天了。李牧、蒙骜、荀况如今都身居高位,他们是庶民出身不假,但毕竟是他国人。可卫云就不同了,他是实实在在韩国人,是新郑人,他能由一个庶民成长成绝大多数人一生难以望其项背的贵族,这样的激励示范作用是难以想象的。
韩王然就是要让所有的韩国庶民知道,只要你们有才能,寡人就敢提拔重用你们!哪怕你们只有蛮力,只要立下足够多的军功,寡人一定给你们加官进爵,荣耀乡里。这次生擒住韩辛等人,发现水井异状的几名士卒都被封了子爵的高爵位,被韩王然特许“夸街”,供新郑百姓瞻仰!无形中,也冲淡了百姓对反叛的忧心!
“三公九卿及秩比两千石以上的高官都已经任命了,望众爱卿各司其职,全力推行新法的施行。如今已经十月下旬,依照寡人的意思,上党不必等颍川率先施行新法了,就一起实施了吧!”
“王上英明!”群臣恭维道。
韩王然第一次笑了出来,言道:“既然众爱卿没有意见,那寡人就宣布一下分工!”
“丞相何在?”
“臣在!”
“如今千石以下的官位还有十数个空缺,你草拟份名单,交由郎中令蒙骜。原则上,主官犯罪由副手代其职,丞相斟酌下。”
“遵旨!”张平早就得到韩王然的保证,知道因为谋逆一事,十几个韩辛一伙人的心腹也牵连其中,他们的职位就由平时兢兢业业,守法为公的官员顶替。这也是一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