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商队里传出了一丝声响,原本醉醺醺的护卫们哪有一丝醉态。他们最早接触这种烈酒,多多少少有了些抵抗力,不像秦军,喝惯了度数极低的甜酒乍喝烈酒很快就不分天南地北。
当然,为了把戏做足,商队里有近乎一半人是真的醉了。但即使眼下不到三百人清醒着,也足够袭占武关东门了。至于兵器,藏在后面马车的暗格里。那个时候天色将黑,所有人赶着赴宴,根本就没有人看出异常。即使是秦军副将小心翼翼,也没发现什么端倪。
武关东门上,被吵了半夜的秦军士卒睡眼朦胧地巡视着城头,完全没注意到城下的袍泽早已化作尸体,倒地一片。
一个黑衣人伸出两个手指,分开又合上,一个指左,一个指右,做出抹脖子的手势,身后马上有两拨人听命上前,偷袭了城头左右两个方向的秦军,一人一个,干净而利落。骤遇攻击的秦军和城下的袍泽一样,大乱,还想发出声音示警,但随着气管被割裂,冒出汩汩的鲜血,这阻止了他发出求救的可能。
就这样,商队护卫们一个接着一个,小心翼翼地解决了武关守夜的士兵。直到一个机警的秦军发现了异常,大呼小叫,商队护卫们才改为强攻。只是,为时已晚。武关东门很快宣布告破失守,而涌进城门的韩军逢人就杀,还没到天亮,三千秦军就全军覆没。
第一百一十六章 突然的变故
武关失守了,因为秦军都尉的大意,因为太子然的狡猾。生于安乐死于忧患的道理放之天下而皆准。如果不是太子然兵行险招,将自己暗中训练的“獠牙”推上战场,很难说最后的结局如何。
女子是上官婉儿,獠牙的指挥官;管事是杨侯,獠牙的副指挥官。他们所统领的獠牙是太子然在这个时代实践特种作战的一次尝试,至少目前看来,是成功了。
武关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不是腹背受敌,只要军心齐,只要粮草足,哪怕是只有三千守军也能挡下五万大军。突袭武关是一次冒险,南下南阳也是一次冒险。但在这个时代,没有绝对的实力就只能冒险。没有冒险也就没有伟大的胜利。
太子然深知,拿下南阳郡对韩国来说是一个转折。从此之后,韩国有了一个易守难攻的大后方,一个大粮仓。无论是南下经略楚国还是西进汉中,韩国都有许多选择。哪怕是经略中原败了,韩国也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只是,这样的道理,秦国也懂。现在是韩国封锁消息做得好,秦国的注意力又全在河东、太原两郡,不知道南阳郡已经丢失的消息。但这个消息势必隐瞒不了多久,也许一日,也许两日,秦国就会知道韩国偷袭占据南阳一事。到时候,源源不断的秦军自咸阳而来,日夜骚扰南阳,韩国可就真一日安稳日子都没有了。
单靠南阳附近的长城是守不住南阳的,或者说,即使守住了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因此,无论如何,对韩国来说,拿下武关势在必行。只有拿下武关,太子然才能按照后世的经验,设立立体的防御,将秦军拒之门外。水泥已经在运送的途中了,接下来就是沿着武关四周修筑牧虎关、富水关、白阳关、铁锁关(备注:这些关卡都是后世建立的)等一系列要塞,层层设防。这样,等秦军前来“复仇”的时候,也只能望关兴叹。强攻不下,也只能接受南阳从此归韩国的事实。
楚国,襄邑。
景阳望着城外的魏军有些哭笑不得。前几日不知道魏军怎么回事,一改常态,把自己从雍丘城外赶了回来。自己遵照楚王的命令,生怕引起魏国的进一步误会,于是一直后撤。可自己都退避三舍了,魏军却好像来了兴致,穷追不舍。无奈之下,自己只能退守襄邑,同时向楚王请示如何应对。
楚王的命令有些奇怪,眼下廉颇和白起对决于太原,辛垣衍与魏冉相持于河东,胜负未分,但战局却有利于秦国。楚国既然已经出兵牵制魏国,那明显就是要帮助秦国了,但眼下楚王却又命令自己不要理会魏军,径自带军返回陈县。
这就让景阳彻底糊涂了。按照景阳的理解,楚王之前言明要将魏军牢牢吸引在边境,然后让秦国安心和三晋决战,最好拼个你死我活。但现在,楚王似乎改变了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