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页

“很简单,出战后,神会给您答案的,我的王。”那巫女隔着帐篷,神秘莫测地说到。

“那就让战争给我清晰的答案吧,凡人在世间的血海里跋涉寻求的,往往就是那么一句话真实的含义。”阿利欧维斯图斯浑身包在黑铁当中,跨上了自己黑色的骏马,朝着决战场上疾驰而去。

战斗率先在杜克斯山脚下打响,见到国王升起旗帜后的色韦弗骑兵,沿着光秃秃的斜坡,人马一体,发出死亡的啸喊,朝着十二军团毫无防备的长纵队袭来——三千名精壮骑兵,外带同等数量的步行侍从,就这样配合得天衣无缝,丝毫不乱。

山隼旗下的萨博急忙吹起了哨子,一字长蛇的十二军团突然齐齐转身,变成了极长的横队,而这时仍在突袭的色韦弗骑兵都认为山脚下的这群罗马人疯了:这种狭长而毫无纵深的队列,怕是连我们的第一波突击就抵挡不住。

第二声哨子,罗马人十个大队的兵力,每个大队立即分为每七十五人一面的四列,迅速合成个空心方阵,排成了前六后四的交错阵型,呼啦啦每面三列,依次半跪、猫腰和站立,将盾牌与标枪组成了密不透风的铁壁之阵,而跟随在每个方阵四侧的维比奇纳斯人迅速下马,一队队拉起弓箭,对着冲下来的色韦弗骑兵与侍从,嗖嗖嗖地射出排排连珠箭。

事前,李必达和萨博特意交待过,不要把箭对准骑兵放,而是专门瞄准直面而来的目标庞大的马匹,一旦马匹被射死射伤,那么这个骑兵就等于彻底完蛋了。

就在箭雨飞出的同一瞬间,山顶上的少量留守的色韦弗人,点燃了巨大的火球,斩断了拴着的绳索,火球翻腾着,轰隆隆地顺着挟风带雨的骑兵一起冲锋,砸向了罗马人的阵形。

一瞬间,激飞的箭矢,猛然升腾起的焰火,在标枪之墙前惨叫着飞起的人马躯体,被撞倒而立刻阵亡的军团兵士后仰翻滚的身影,在杜克斯山下如急速变换的胶片,骇人心魄。

火光中,十二军团的空心方阵虽然不少人倒下,但绝大部分还是紧密地挨靠一起,全力把重标枪的矛头对外,第一列色韦弗骑兵和侍从自山坡上刹不住脚步,在矛头的墙面上撞得血花飞舞,第二列或第三列地也拉不住节奏,包裹起来的马蹄(本来色韦弗骑兵是希望陡峭的山坡不会伤害爱马)把己方倒下还未死的友军践踏得脑浆、脏器到处抛洒,在他们企图向两翼迂回时,又被十二军团的附属下马骑兵弓箭队,射得人仰马翻,乱作一团,跟在身后的步行侍从在火光和尸体里,依旧奋力爬行,拾起武器准备和罗马人的方阵接战,但第二波和第三波箭雨转瞬而至,他们便又像麦子般被割倒在地,这种“阿波罗瘟疫”简直可怕。

突然而来的打击,还是没能吓住后继的色韦弗人,他们深知这是若是退缩,就会完全成为箭矢的靶子,但是在对方凌厉的箭雨下,他们的战马被射伤得极多,不由得破口大骂罗马人不重视武德的作战行为,因为只有最卑劣的战士,才会对骑士胯下的战马下毒手。所以这些色韦弗人,出于爱惜战马的感情,就跳下了马,这些人以前为了轻装冲锋,大部分没有披挂锁子甲,披着兽皮斗篷和短矛,就踩着同伴人马的尸体满山攻了过来,结果因为无甲遭到箭矢杀伤更加厉害。

“不要理会敌人的斥骂,附属骑兵各小翼也不许停止射击,不要畏首畏尾,对着色韦弗人的旗标给我猛射,乱射,速射!”在方阵后线的李必达,骑着白色的猫头鹰,对着面带惭色的维比奇纳斯人狠劲地呼喊道,在李必达的身边,骑兵炮已经卸下。

“司令官阁下,前线有米卢指挥,但是我军的后线时刻被色韦弗人的车营威胁着,一旦他们出营来夹攻我们,可就危险了!”下好骑兵炮的波普,站在李必达的马头下大声比划着。

“不要瞻前顾后,全部给我压上杜克斯山!”李必达怒喊到,“犹豫者,即刻就地执行军纪。”

这时,在色韦弗车营的前方,五个军团的罗马主力黑压压地逼了上来,而阿利欧维斯图斯此刻也只能出动主力,和凯撒的正面主力决战了,横亘中间的六罗马里长的对垒线左右,双方左中右各三翼冲突厮杀,色韦弗的青年半裸着举着盾牌站在一线,而披着长身锁子甲的壮年兵士立在第二线,最后压阵的是阿利欧维斯图斯的贵族骑兵和侍从们,他们牢牢占据了人数优势,外加茁壮的体力和血气之勇,数万妇女站在车营的上头,哭着叫着,伸出双手,露出胸脯,让她们的勇士在今日要全力奋战,不要让她们与孩子受到矮小拉丁人的侮辱强奸,最后卖为奴隶。

而凯撒这边,为了迎接决战,每个军团除了司令官外,还安排了名行省财务官进去,他害怕这场决战会有高级将佐战死,而导致某一翼发生崩溃现象,所以这些被送去一线作战的财务官,凯撒对他们的要求就是:一旦正司令官战死,你们就肩负起责任来,与首席百夫长一起继续指挥军队,若是你们畏葸脱逃,我执行军纪起来绝不会手软,不会顾及任何人的身份如何。

而且在布阵方向,凯撒放弃了传统的三线阵,他把战斗力最强的七、八和第十军团摆在中央,列成整整六列的矩形横阵,就像之前米卢所建议的那样,每段横阵间有所距离,就是互相监督,防止前队的兵士畏战后退,也是为了增强重点突破的兵力。左翼凯撒安置的九军团,还要负责适时增援杜克斯山方向的十二军团,右翼则是阿庇斯的第十一军团。最后是凯撒和他的骑兵将军小克拉苏,带着六千高卢各部族骑兵,准备接应己方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