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士们的呐喊声,卷起了更大的龙卷风,原本静谧祥和的山脉森林,如今飞沙走石,站在红色斗篷下的凯撒垂着手一动不动,放眼望去,山腰、山脚和原野上满目皆是共和国兵士的黄铜高卢头盔,和蛮族的镀银盔,无数旗标在晃动着,有的突然就倒下了,淹没不见,纷纭错杂,凯撒明白现在他身为个司令官,在这种两股大军鏖战时刻,所谓的指挥艺术或为将智慧已起不到任何作用——在此时起到决定作用的,是百夫长、十夫长和一个个再普通不过的老兵、新兵们。
所以,当七八军团不断有百人队走下山坡,去接替伤亡严重的十军团百人队退回来休整时,凯撒只是笔直地站在红色斗篷下,不断地握拳给所有人打气,“看看这里,你们的总督还在这里,所有的鹰旗还在我们手里,敌人快抵挡不住了,山下密布的都是他们的尸体,我们今日所有的勇士都以一敌百!”
小树山那边,赫尔维提人留下的后卫部队波伊人,在此山和蒂洪山间的通道上,安扎了列成里外三圈的庞大车营,一共能容纳三万人的车营,完工后五千名波伊勇士,举着羊头骨旗标,这是他们部族的图腾(波伊人定居在列曼湖,并非赫尔维提同族,但在此前也被裹挟而来),沿着小树山山坡手脚并用地往上爬着,准备歼灭这股罗马人,或者不让他们向蒂洪山的凯撒主力靠拢,李必达所安置好的“三层防御线”——蝎子弩、骑兵炮与野驴抛石机毫无间隙地隔着壕沟与木栅对着下面激射着,整个场景之残酷连在此协助的拉宾努斯也目瞪口呆,他没法相信这是罗马军团的常规火力,这已经不能叫搏杀了,而简直是对波伊人的一场血淋淋的屠杀。
还没等拉宾努斯回过神来,波伊人第七次冲锋已被完全粉碎,李必达乌斯见对方元气和精血已丧失殆尽,便抬起了手,旁边的萨博凯穆斯颔首,便向拉宾努斯请示道:“可否将十军团与十二军团的两个千人大队全部投入反攻当中,只有粉碎对方的车营,我们就能在背后对赫尔维提人的主力发起袭击,如此蒂洪山战线,小树山战线,便能对敌人形成夹击之势,二十万赫尔维提人便成袋中之鼠。”
拉宾努斯赫然而起,将权杖高举,而后重重劈下,数十名号手顺着风向鼓起腮帮呼呼吹起了进攻的讯号,两个精锐大队势如泉涌,绕过壕沟,沿着事先开辟好的通道,分头劈入山下道路里,“该死,这就是我十二军团的头号精锐?看看十军团人家的气势和步伐,再看看你们的,米卢你可得把队带好了,别让我们丢脸。”李必达举着镀金指挥棒,在山顶上手舞足蹈,特别看到己方的千人大队在山路上,因为没能保持冲击队形,而七零八碎时是怒不可遏,痛感辅兵军团就是弱鸡,还是缺乏服役经验和刻苦训练,和那十军团的比起来,根本不够看。
“萨博,别愣着,和波普一起把八门骑兵炮机动出去,伴随着两个千人大队,把敌人彻底踩翻在地,今天战功就是击灭掉波伊这个部落。”听到司令官的命令,萨博哦了声,便一手抱住颠簸晃动的头盔(他的脸太瘦削了),一手护住背着的机要文件匣,朝骑兵炮阵地奔去。
这是他验证自己第二个“李必达骑兵炮·改·貮”的时刻了。
波伊人虽然死亡惨重,但他们的酋长很是机灵,并没有放任人马溃退回车营,而是留下了少量精锐兵马,在山之间的峡道里抵御追击,自己则骑马,擎着羊头骨旗标收拢败兵,上了对面无名山坡,一下反客为主,占据地利,对着拥堵在峡道里的两个罗马人千人队抛掷猎矛来,而那边车营上很多波伊人的妇孺也爬上了高大的车辆,竖起了棒投器,盘上了轻弩的弓弦,交叉火力如雨如霰,不少千人队的老兵都被一下子打倒在地,惨叫声此起彼伏。
但是千人大队毕竟算是一等一的精锐,他们很快散开队形,将盾牌举在头顶,于原地静守防御起来,战事也自此陷入了僵局。
波普和萨博,和八门骑兵炮是冒着波伊人的弓矢与投石冲下来的,有两门骑兵炮和牵引马车反应慢了些,当即被打得车轮飞出,倾覆在一边,是死伤涂地。危急时刻,萨博一下子从疾驰的马车上跳了下来,侧举着盾牌跑动着,护在骑兵炮的旁边,受他的感染,很多千人队兵士也跑来,在骑兵炮的四周结成盾阵,死伤了不少人,才算是成功将弩炮给从车上卸下来。
“你最好得干出点名堂来,不然我可不会让我的队标手白死!”十军团的首席百夫长扶着气绝的队标手,对着满头是汗,嘴里喃喃,冒着嗖嗖叫的投石,目不斜视的半跪着组织齐射的萨博吼叫道,要是这带轮子的弩炮是个假摆设的话,那我就得为队标手报仇,先把这害人的炮手们干掉。
峡道里的萨博举着折叠尺,先是对着对面的山坡,蛮族羊头骨的位置咔咔比划了几下,而后对着所有的面如土色的炮手简短地训了几声口令,哼唷哼唷地扭力声后,一排标枪笔直地飞了出去,平平地刺断了波伊人的羊头骨旗标,带着碎裂的残肢和盾牌块,把骑在马上的波伊酋长钉飞,直飞到十几个罗马尺后的山坡上。
酋长在短距离内瞬间被“雷击”毙命,部落图腾也毁灭了,波伊人再也没有一战的勇气了,他们沿着山坡开始崩溃逃跑,丝毫不顾车营里妇孺侮辱性的斥骂和呼喊,朝着更远方遁去。
萨博便又将其余的骑兵炮扭转方向,瞄准了波伊人巨大的车营。
“让他们投降。”带着后续人马,将波伊人车营围定的李必达,对着使节吩咐道,“否则我会在一刻钟内打破他们的车营,把所有人贩卖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