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页

而返工修桥这件事情,就落在了四阿哥的头上。

说起差事来,十四阿哥就闭嘴了,没办法,他没差事啊!

倒是八阿哥,说到了差事就吐苦水,什么“修缮不易”、“花费巨大”等等。

四阿哥低头品茶,八阿哥滔滔不绝,十四阿哥本来手拄着下巴,手肘拄着桌面听,后来就开始小鸡啄米,最后从坐着,到躺着,后来就趴着,眯着眼睛……睡着了。

八阿哥太厉害了,愣是把十四阿哥催眠了!

四阿哥听着他亲弟弟的小唿噜声,再看一眼已经压低了说话声音的八阿哥,心里一晒,这就是对比啊。

八阿哥看了看无动于衷的四阿哥,不得不使出杀手锏:“不知道四哥在户部,可听说过火耗银子?”

“这个都知道啊!”四阿哥的反应淡淡的:“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火耗”起于明代万历年间,原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的折耗。

明朝中期以前,朝廷上的税收,实行的是实物和货币并行的体制,后来逐渐过渡到以货币为主,但那也是已铜钱和铁钱为主要媒介,从南宋到明朝初年还实行过纸币交易,由于严重的通货膨胀,但到了明宣德年间以后就完全是银本位了。

但是,银子是贵金属,老百姓平常用的还是以铜钱为主,就算手里有点散碎银两,但官府向朝廷解送的税收都是五十两一锭的大银锭。

这样,官府必须先把老百姓手里收到散碎银两重新回炉铸造银锭,在铸造过程中白银会有一定的损耗,这就叫做“火耗”

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上交的银锭就有了一定的损耗,因为是熔炼的时候,消耗掉的无法预估,故而很多人都以这种名义捞钱。

清承明制,官员的俸禄低微,正常的俸禄收入难以应付日常开支所需,一位知县“每月支俸三两,一家一日粗食安饱兼喂马匹,须银五六钱,一月俸不足五六日之费”。

幕友师爷、门房仆役,都需官员自己出钱聘雇,因此额外的津贴是不得不然之事。

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就归官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