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的跟绕口令似的,想要绕晕康熙,可惜,康熙没晕。
“下次不许了,把你皇阿玛吓坏了。”看十四儿子跟自己如此亲近,又认错了的份上,康熙也就下了台阶,不跟他上纲上线了,而且他发现,上纲上线也没用,这小十四对他全然的坦白和依赖,让他没办法发脾气,也没办法继续揍他的小屁股了。
爷俩儿算是和解了,不过康熙还是要他十四儿子第二天去上课。
“皇阿玛,他们讲课,儿臣有听没有懂。”小十四道:“而且,每一个先生讲解的论语,断句都不一样,解释的方向也不同,为什么不统一一下说法呢?还有啊,一口气读下来,儿子都要憋气了。”
“讲解不同?”康熙想了想:“如何不同?”
“断句不同啊皇阿玛。”小十四激动的道:“第一个法喀先生,只是让诵读,背诵,熟记和书写,一口气下来,没断句!第二位孔先生,断句了,但是跟第三个先生的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了?”康熙看十四儿子貌似很激动的样子。
“皇阿玛,您知道,《论语》里的一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吧?”
“知道,《论语·第八章 ·泰伯篇》。”康熙对论语绝对倒背如流。
“可是孔先生的断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意思就是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没必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小十四瘪嘴:“这是愚民啊!但是都说读书方能启智,老百姓能有几个读书人?这什么道理么!”
其实这一句读源远流长,在解放初期,十年浩劫的时候,就用来攻击孔子。
小十四前世在福利院,副院长就是那个时期的受害者,本来书香世家,结果成了个黑五类的狗崽子了,每提起此事,副院长就耿耿于怀。
以至于小十四也对这句话,记忆深刻。
后来大了他还专门查过这句话啥意思。
“嗯?”康熙没想到他的十四儿子竟然如此聪慧,一个七岁的孩子,对《论语》的断句都能察觉到不妥。
“但是后来的先生又有了新的断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了。”小十四一摊手:“那么孔老夫子的整句话意思又变了,改成了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大家都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老百姓们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又改成了需要大家开启民智了!”
康熙脸色有点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