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页

海天惋惜摇头,目光似乎无意间掠过,赵濂和鄂尔兰发现,那眼神里写满了谨慎和郑重,听他继续说道:“自古国遭危难,从来都是民不畏死官怕死,可他们连官都不怕死……这样的敌人,岂是等闲?这样的国家,安能小觑?况且……真正的对手,他还没出现呢!不可不慎呐!”

这句告诫,绝不似普通的老生常谈,他从另一个角度预言了他们即将面对的战争,到底会惨烈到何等难度。尤其是他最后一句话,更是引发了所有人的共鸣。每个人的都清楚,皇帝口中“真正的对手”,指的是什么人!

就算联军一举攻占了整个楚国,只要一天不打败他,一天没有看到他的尸体,谁敢说这是胜利!?

这个人,他可是白手起家四年建国的传奇啊!他今年还只有21岁,悠悠数十载,就算在座的全都老死了,他剩下的时光仍够他卷土重来两三次!

不可不慎!不可不慎!!

第二百八十七章 【王的召唤】

海天的这一番话,语调平缓,声气悠然,却有着无穷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场的所有人被他的言论折服,全都收起轻慢之心。尤其是鄂尔兰和赵濂,不说话,无声拱手,他们用炯炯的目光表达了三个字:谨受教!

见二人听得认真,入心入脑,海天提壶起身,亲到面前各斟一杯酒,不顾他们推辞硬塞在手上,语出真诚:“察汗,亚摩尔族是楼兰近枝,论辈分,乌良哈是我的兄弟,你是我的侄儿——不不,你不要说,且听下去。我们原本就是一家的!可惜了,我和你的父汗闹了生分,豆萁相煎,这才让外人有机可乘,弄得天下四分五裂。每每思及,我的心,就像刀割一样,痛不欲生啊!”

海天抬起头,眼睛直望过去,竟已目泛泪光,哽咽道:“阿兰——你小时候我就是这么叫的。阿兰你想想,如果时光倒流,令尊复生,看到今时今日这局面,他还会走这条路吗?天下还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吗?”

鄂尔兰陷入沉思,默然无语。

海天收泪,哈哈一笑,又转向有些尴尬的赵濂,不知何时竟换了另一张面孔,笑道:“哈,想必听出来了,我说的外人,也包括你呢!——呵呵呵……别急着生气,没别的意思。天逢其时,好男儿驰志六合,逐鹿天下,此乃天经地义!你我同有此志,那便各凭本领,各看天意,唯有输赢胜负、成败兴衰,唯独没有‘对错’二字!尊父命丧吾手,故国为我所破,如此不共戴天的先世宿仇,你不也和我同席而坐把酒言欢吗?——所为者何?无他,唯天下尔!心忍志坚,趋利弃节,为人所不能为,这才是真正的乱世枭雄嘛!只不过……”

海天话锋一转:“只不过,我想提醒你一句——勿忘当年!昔日大华天下如日中天,若非逐寇逆贼搅乱乾坤,若非尊父与霸王同室操戈,我等外族安能胜于九原,继而入主中原?成也败也,非敌之强弱,亦不在战之胜负,盖因一念之差——自误尔!”

一句话震得赵濂身如偶立,僵在那里。在场诸将这才明白,皇帝这一番话的真正用意,就在这里!

“内事不和,则外事不兴,旧伤隐痛犹在体肤,前车覆辙近在眼前!”海天铿锵收刹,大步回座,郑重举杯,“二位国君,大敌当前,天下当前,朕谨以此酒为誓,愿我等尽弃前嫌,化敌为友,戮力同心,共破强敌!”

沉默片刻,赵濂和鄂尔兰同时肃立举杯,“愿与陛下共破强敌!”

三位君王同干共饮,相顾大笑。堂下高声喝彩,贺声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