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3页

另一方面,若是能够将国家的少年组织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教导他们努力学习,锻炼身体。那么,国家的未来岂不是更加强盛了。

没有少年团,可以组建嘛。秦峰到达了一定的位置,他就想为国家,为民族做一些事情。而这样的事情,他是必须要做的。

“相信有了这少年团,祖国的未来就不会误入歧途,将来,都是国家有用的人才。应该派专人,大才,贤能之士,指点、引导我大秦的少年,为国家,为华夏民族出力。”弘武皇帝指示道。

跪听圣谕的贾诩和庞统对视一眼,难掩眼中的震撼。皇上说的这个真是太好了,前人怎么就没有想到过呢?相信这项政令一经实施,不出十年,国家就会涌现出一大批人才。有了人才,国家、民族能不强盛?

这项新的政令传回邺都后,马上就开始实施。各州组建少年团,总部在中央。少年团的成立,标志着大秦国完全进入到了普及教育的时代。文化知识不再是某一个阶级笼络在手中,升官发财去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文化知识不再集中在某些人的手中,文化知识开始全面普及。

后世对弘武皇帝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弘武皇帝对华夏,对世界的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弘武皇帝打破了世俗的壁垒,文化知识不再是豪门大户出身的人的独享,穷苦大众也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穷苦大众,就能够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而彻底的消灭了“八辈贫农”,这极具悲哀的现象。华夏民族,也因此提前千多年,完成了扫盲。

弘武皇帝为占据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完成了扫盲,亿兆兆有知识的人,发挥的力量不可想象。而这亿兆兆人民对弘武皇帝的狂热,亦是无法相信。

当天晚上,秦峰便任命潘嘎子为大秦第一支少年团大队的大队长,并在鲜红的大秦国旗上取下一角,制作了红巾。

潘嘎子与孩子们站成一排,当秦峰亲手为潘嘎子带上三道杠的大队长标志的时候,语重心长的说道:“少年强则国强,国家、民族的未来,在朕的身上,更在你们的身上。朕将能力传授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够一代代传下去,那么,我们华夏民族必然会崛起,我们华夏民族必然会站在世界之巅!”

孩子们哭了,宪英也哭了。

“大叔,您也哭了!”庞统惊问贾诩。

“我没哭,我是高兴!”贾诩从来没有想到,一位帝王能够做到这样。贾诩有局限性的意识得到了启发,只有民族强盛,百姓强盛,国家才会强盛,社稷才会强盛。而之前的帝王,只为一个阶级强盛,都错了。

弘武皇帝一项项借鉴后世融合当代的独特政策,令许多人顿悟。

第二天,午后。

铁骑带起扯天蔽日的尘埃,奔驰在江南的大地上。金盔金甲的秦峰,一马当先,他已经距离孙权的聚集点越来越近了。他手中的金枪前指,他已经迫不及待去解救江南的百姓。“孙权的残暴人神共愤,儿郎们!拿起你们手中的刀枪,消灭豺狼,解救我们的兄弟姐妹。为了国家的统一,为了民族的崛起!”

“为了国家的统一,为了民族的崛起!”大秦儿郎的呼声,响彻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