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页

秦峰搀扶起两人,猛然间想起一手少年时背诵的诗,便遥指天边念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众人闻之惊叹。

“好诗!”庞统赞叹道,贾诩抚须微笑。

而随行的红颜女史辛宪英,仿佛已经看到,在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武威这座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然而,秦军的将士即将在这里出征,他们会将大秦兴汉的春风,带到边疆最西北的玉门关。

辛宪英急忙拿出史笔,在卷宗上记录了起来。这样的诗句,一定能够流传百世……她如此想到。在这样的时候,她总是很迷茫,纵观数千年来的无数帝王,眼前的秦王,总是有说不出的不同。这一点,深深吸引着这位女史官。

隆隆的马蹄声中,太史慈、甘宁领军出征了。

“一定要做好后勤保障。”秦峰遥望远去的兵马,“凉西之地已经失去半个多世纪,传令邺都的荀彧,待得捷报传来,便调集精干的官员,告诉他们,建设好大西北,孤王为他们加官进爵!另外,军机处记下一条国策,鼓励中原百姓移民西北定居,十年内不收任何田税,开垦出来的耕地全部归个人所有。”

“喏!”贾诩答道。在他看来,秦王这条国策实在高明,用宽松的政策吸引百姓前来定居,随着人口的增多,西陲之地不但会繁荣,边疆更会稳固。

庞统赞叹不已,大王就是大王,随口道出,便是深谋远虑。

“大王圣明!”

其实秦峰也没啥深谋远虑的,这些都是后世早就施行并证实十分有效的国策。然而话又说回来,在东汉这个年月,也只有圣主才能够说出这样的话。

秦峰送走出征将士后,便返回了武威城,又匆匆去问询郭嘉的情况。

郡守府一处幽静的庭院。

“奉孝怎么样了?”秦峰问道。

胡明行礼道:“大王请宽心,喉咙受了些创伤无法用汤药,但用了针灸后已经好了许多。若是常人早该醒来,只是这位郭嘉先生体质有些虚,所以还没有醒来。”

体质虚!这事情秦峰还是知道的,若是不虚,也不会英年早逝,急忙问道:“可能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