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双方始终保持着一里的距离。
公孙瓒散乱的败兵绵延数里,所以他带领的依旧成建制的白马义从骑兵相距秦峰的部队前锋有三四里。有这一段距离做缓冲,让他能够轻易布下骑兵冲锋的方阵。
当他回望后面的尘头,就在想,“若是秦峰的部队再靠近一些,我就布阵反冲锋。”毕竟还有两万步兵,若是都被秦峰杀了,他亦是失败了。
于是,微妙的战场形势,因为双方主帅都不愿轻易交战而保持着平衡。
秦峰并不是蒙头追赶,为防止袁绍追上来大开杀戒,他就命令部队不断呼喝,尤其是匈奴军团呼哨响亮。这呼哨成了催命符,督促着公孙瓒败退的步兵不断向前奔逃。
如此一来,袁绍的部队追之不及。
公孙瓒见秦峰追的太紧,也不敢回临漳营寨了,而是望磐河而去。
……
磐河在三国中也是比较有名的,演义当中第八回的章节名就引用了这条河流的名称,号“袁绍磐河战公孙”。
因公孙瓒先到磐河岸边,这里又有他留守的上千兵马接应,所以顺利的过河。
当秦峰,袁绍赶来的时候,公孙瓒已经在对岸集结备战。
袁绍骑在马上,望着对岸的公孙瓒兵马拍着腿叹道:“可惜,可惜!”他本来满心期望就此一战灭了公孙瓒,然而到最后还是被他给跑了。
磐河在这一段水流平缓,但是很有深度。
……
三天后。
袁绍收集到了一定的船只,就来找秦峰商议,“子进,公孙瓒新败,兵无士气。正是咱们一鼓作气消灭他的时候,如今我已经寻找到了数百条小船木筏,咱们就此过河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