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吧!勇敢的帝国战士!记住,未来的希望掌握在你们手里!”
隆美尔答道:“好的,元首,我们这就派出潜艇,详细的作战方案将由加尔戈将军明天一早前往您的办公室汇报。请您务必保重身体,好好休息!祝您晚安!”
元首没有再说什么,就在隆美尔挂上电话的时候,林恩透过玻璃窗看到元首抬起左手,用颤抖的手指做出了一个“v”,这是胜利的手势,也是林恩在各种场合——包括历史影像和图片,第一次看到它作出这样的手势。
循着林恩惊讶的眼光,隆美尔也看到了元首的手势,他一点没有意外,而是对林恩说:“元首祝愿你旗开得胜!”
元首很快放下了左手,林恩也即收回了目光,他意识到隆美尔刚刚所说的是“你”,也就是说,这是一次属于自己的行动,隆美尔所扮演的角色并非主导者而是支持者,这顿时让他自觉重任压肩。
离开探察病房的小隔间,隆美尔说:“加尔戈将军,我这就去基地司令部下达命令,至于你,这时候或许该去潜艇码头对即将出征的海军将士们说些打气的话,并向潜艇指挥官叮嘱你的作战意图。”
林恩想了想,点头道:“这是个极其关键的提醒,非常感谢您!”
隆美尔对林恩的感谢至少在表面上显得无动于衷,他以公事公办的腔调问道:“以我个人的意见,今晚先派出两艘xxi级潜艇,如果明晨元首仍然坚定支持这个计划,我们再派遣两艘或者更多,你觉得呢?”
如今并非战时,航行于大西洋上的船只不必因为担心潜艇袭击而走不寻常路,所以只要知道了出发港和抵达港,就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船只航行的路线。经过在“避难所”基地的技术升级,帝国海军最后的精华——xxi级潜艇,已经加装了在战时就已经投入实用的fuo型潜艇雷达,从而与精确的新型声纳形成了互补。这种雷达的有效对海探测距离在40公里以上,对空探测距离达到200公里,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潜艇因为体型低矮而造成的观察范围局限。潜艇只需要将安置雷达的指挥舱浮上水面就能够运作,辅以航程上的计算,即便只派遣两艘xxi级潜艇前去截击,发现目标的几率也是相当大的。
简略地考虑了一下,林恩以积极的口吻回答说:“好!作战命令劳烦您尽速下达,我现在就去潜艇码头。”
既然自己的建议都为对方所接受,隆美尔不再多说什么,带着一脸严肃的表情昂首走出元首的住所。离开院门时,元首副官汉特法克有意多看了这两人几眼,而林恩并没有将自己当成胜利者,也不屑于在这种小事情上耀武扬威,他朝汉特法克微微点了点头:“再见!”
汉特法克自然不晓得他们刚刚在里面与元首进行了怎样一番交谈,他面色和悦地林恩说了声“再见”,然后大家依然各尽其职。
基地内并没有专车通道,遵循通行规则连续转车后,林恩抵达潜艇洞库已是二十分钟后的事情。在码头上站了两分钟,耳边便响起了呜呜的声响。这与“叛逃事件”那时候听到的战斗警报声有所不同,它并没有那种摄人心魄的呜咽感,而是更为急促、轻快,听着让人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很快的,轮值的警戒和勤务人员从就近的值班室和休息室赶来,他们对站在码头上的林恩感到十足的意外,但也没有因此受到干扰,而是按照战备警报响起时的规程各就各位。他们有的警戒站岗,有的在潜艇停泊区集结待命,当洞库通往军械库方向的通道大门隆隆打开时,那种金属摩擦的轰隆声更是让人按耐不住心底的亢奋。
大约十分钟之后,运载潜艇官兵的小型专列沿着铁轨驶入码头区,这些穿戴整齐的海兵人员有百余人,应该是接近或达到了两艘xxi级潜艇的编制人数。林恩看着他们在军官们的带领下整队然后以跑步前进的方式抵达潜艇停泊区,两名潜艇指挥官显然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命令,他们一面指挥官兵登艇展开出航前的准备工作,一面调配码头勤务人员进行各种辅助事项。随着各种口号声此起彼伏,刚刚还一片沉寂的潜艇洞库充满了战斗的生命力。不一会儿,另一列由内燃机车头牵引的小火车驶入码头区,特制的车厢上装载着外形酷似雪茄的鱼雷,林恩看到它们的外壳上有一些白色的字迹,细细一看果然都是俄语——这种迷惑的方式让他觉得有些过分张扬了,心思慎密者不难反推出攻击者的栽赃意图,然而他并没有纠正海兵技术部门的做法,因为误导对手的最高境界就是假假真真、事是而非。
运载鱼雷的列车抵达码头区后,潜艇官兵和勤务人员并未立即卸货装填,而是等着一位关键人物的抵达。差不多五分钟之后,海兵指挥部的冯·迪拉莫将军带着基地司令部签发的命令抵达,他当众宣布了作战指令:编号为u-a22和u-a23的两艘潜艇各搭载四枚仿苏制鱼雷和其他常规作战装备前往大西洋海域,行动指挥官暂由u-a22艇长洛赫尔斯上校担任,行动第一阶段将是从基地出发、穿过挪威海再经由丹麦海峡进入大西洋,行动第二阶段的指令将于次日以暗语密令的方式发出——遵循之前基地颁布的作战保密规则,两名艇长在出发时领取指定的暗语联络本,接到密令后结合暗语联络本才能够解读正式的作战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