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的不是国内,相信我过不了多久,日本也会开始装备坦克和飞机。更别说北方的沙俄了,而且我搞这些工业也不是针对国内,也是在防备我们这两个不怀好意的邻居,相信我,我们迟早有一战,别望了我们的台湾和旅顺还在日本人的手中,而且远东还有150w平方公里还在沙俄的统治之下,这些我们都必须拿回来。其实别看我现在兵强马壮,但是不敢扩军太快,底下的军官根本无法胜任大规模战斗的检验,让他们管理几百人还可以,要是规模再大的话,难免会出问题。为了保护我们的国家避免受到侵略,所以我才再三恳求两位留下来帮我,帮我也等于帮整个中华民族。”
听到陈绍的话,两人想起在日本遇到的种种事情,又见到了如此强大的工业群,顿时下定了一个决心,相信这个年轻人,也许他就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第二十六章 军校
第二天,全国上下所有的报纸争先报导了一则消息,而这则消息名震全国:
中国第一所军校中华军校在gx省开始建造,实行西式教学,并且向全国各地招收学员。
这所中华军校,之所以名震全国,正是因为蔡锷和蒋百里,两人担任军校的副校长,并且向德国请来不少的军事教官。
中华军校的校长由陈绍担任,因为陈绍现在和德国的关系很不错,对于陈绍要聘请军事教官的要求,德国方面欣然同意。
蔡锷和蒋百里一起亲自登报招募学生:中华军校地处gx省,旨在为国为民培养合格之士官。但凡有才有志者,可免费入学。
浩大的声势,冲天的名气,完全掩盖着陈绍和龙腾集团的存在。即便极少数知道内情的人,也会认为这里是蔡锷和蒋百里豢养私兵来养老的地方,根本不会想到军校的底细原来那么复杂。
而gx省的李宗仁更是叫人带来了5w大洋,资助建校。对于李宗仁来说,军不军校对他来说无所谓,但是只要把那两位侍候好,让他们别在gx省搞风搞雨就好了,而且李宗仁还把陈绍当成是蔡锷和蒋百里的代言人。在云南的唐继尧也送了5w大洋。而远在北平的袁世凯知道蔡锷和蒋百里要建军校,也高兴了几天,并且把原来保定军校的不少学生送过来。
对于钱和人,陈绍是多多益善,来者不拒。
军校建于清河村村口往华士镇的公里边,占地6千亩。等学校全部建设完毕已经到了来年开春,也把陈绍口袋里的钱差点掏光了,有阵子,陈绍都没有钱建设红警单位。
高大的中华军校校门是大理石建造的,左右两块十米高的大理石上题着蔡锷亲手写的校联:为民争命,为国夺运,横批中华军校。
校门进去50米便立着一个巨大的石碑,石碑上铭记这中华军校的校训:
对我们将要服务的人民、政府和社会要有十分清楚的认识;在工程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要得到均衡发展;既要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又要力争在自己感兴趣、有特长的学术领域内形成自己的专业特长。强化知识更新,树立“终身受教育”的观念,已经成为时代的欢呼。
“无知。”——求知心切,永远把自己当作学生,问一些“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