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日夜里,一伙人数超过千人的黄巾残余势力将陈逸所在的车队围了起来,一场敌众我寡的血拼似乎在所难免。
陈逸在心里把田楷和孔融挨个骂了一遍,觉得这两人真是无能之辈,竟然可以让乐安国境内如此规模的流贼存在,这要是搁在幽州,别说是千人以上的流贼队伍,就是几十上百人的团伙也被清洗了好几遍。
虽然敌众我寡,但见过了长安被围那种大场面的陈逸却也不惧,他立即组织卫兵借助于马车厢壁的掩护进行防守,并且向渐渐围拢的流贼喊话:“尔等流民听着,吾乃太傅刘伯安大人府中从事,此行护送大儒康成公北上蓟城讲学,车中所载并非财物,皆为康成公毕生所著心血,若是不想惹来杀身之祸,还请速速离去!”
流贼首领名曰管亥,乃青州本地人,当他听说被围的竟然是大儒郑玄时,急忙跑上前来喊道:“若是康成公果真在此,还请出面一见!”
陈逸哪敢让郑玄这位耄耋老人走出来见一个流贼头子,正要出言拒绝,却听身后郑玄说道:“恒之可答应此人!老夫一生游学各地,遇到各种危险不知几何,我不信这些乡人会加害我这样一个老头子。”
陈逸拗不过郑玄,只好对管亥喊道:“尔等稍候,康成公这便出来见汝!”
第三零六章 大儒与流贼
郑玄有个独子,名叫郑益恩,今年二十六岁,这次也随老父同往蓟城。他扶着六十九岁的郑玄从马车围成的临时营地内走出来,脸上没有半分惧怕之色,倒也对得起郑家的门风。
历史上,袁绍之子袁谭率黄巾降兵攻打北海,围孔融于都昌,情势万分紧急。郑益恩受父郑玄之命率家兵前去营救,结果反被围杀,时年二十七岁。这个郑益恩明知前去都昌等于送死,但却遵从父命毅然前往,也算是条刚烈的硬汉。
陈逸见郑氏父子一起出来,他便手持一支火把站在郑玄的另外一侧,一起来到距离管亥不到数十步的地方站定。
“老夫便是高密郑玄,不知这位好汉见我何事?”郑玄虽然老迈,但说话时中气十足,声音之中透出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
管亥定睛仔细看了一番,确定面前老者确是郑玄无疑,急忙从马背上翻下来,向前快走几步,抱拳向郑玄躬身行礼,口中谦逊地说道:“小人不知是康成公路过此地,今夜冒昧带人来扰,实在惭愧万分!”
陈逸一听对面贼头子这话,心里暗喜,推测今夜可能只是虚惊一场,对面的贼人或许因为郑玄的名声,不会对郑玄下手。
郑玄见来人对自己恭敬有加,便叹息说道:“尔等本为乡民,为何不在乡间安心耕种,却在此地聚啸拦劫?”
管亥愤愤回答:“田地都被乡中大户所占,今秋所收粮食尚难果腹,无奈之下只好出此下策,还请康成公网开一面,莫要责罚!”
郑玄冲管亥摆摆手,说道:“老夫此行只带着满车的书卷,没有多余的钱粮分给尔等,你们还是速速散去,寻一条正经的生路,切莫再在此地为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