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点头,对于刘惠的分析表示承认。
“等刘大人后来率领五万大军进入中山境内,公子又借势促成了信都会盟,对外宣称是四方共商讨董之事,对内则是协调韩馥、公孙瓒和袁绍三方之间的关系。纵观公子在冀州的作为,在下最不能理解的是你如何洞悉人心,将韩馥、公孙瓒和袁绍的心思琢磨的如此清楚?”
被刘惠如此一问,刘和只好打个哈哈,笑着说道:“小子哪有子惠先生说的这么厉害,不过是恰逢其会,误打误撞罢了。当时我就想自己是太傅长子,就算做不成事情,冀州各方也不好要了我的性命,所以也就厚着脸皮赖在高邑,等着吾父前来营救。”
刘惠也跟着呵呵笑了起来,不过眼神中透露出来的分明是“就知道你个滑头肯定不会承认!”
厅内的氛围因为这一段而变得轻松起来,刘惠忽然说道:“公子,如今你在河北之地的名声,比之当初在冀州时,又提升了许多。《纳贤告示》的传扬,大败轲比能的消息,让河北士林觉得你文武兼备,此时若是收留草民,就算在下是碌碌无为之辈,对你的声望也只会增加,不会有损,不知你为何还要犹豫呢?”
刘和便欲开口向刘惠解释,结果刘惠继续说道:“其实,公子有些当局者迷了。以韩馥那样的性格,今后只会更加倚重于幽州,只要你继续支持于他,就算他在这件事情上心中不满,又怎么会向你表示不满呢?”
刘惠这话说的很白,直言韩馥那种胆小鬼,就算明知道刘和收留了自己,他也绝对不敢唧唧歪歪,因为刘和父子是他现在对抗公孙瓒和袁绍最大的助力!
刘和刚才一直在认真听刘惠对于自己在冀州的评价,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刘惠能够用“趁势、造势、借势”六个字就高度总结了自己的作为,因为当初他真的就是全凭直觉去做的,根本就没有一个完整的计划!
刘和告诉刘惠说自己因为不担心有生命危险,所以可以放手一搏,也是大实话。刘和的冀州之行,说白了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误打误撞地办成了,真要是再来一次,刘和未必还能做的像当初那么顺利。
现在,刘惠指出刘和犯了“当局者迷”的错误,一下子就打开了刘和的思路。刘和仔细一琢磨,发现确实就像刘惠说的那样,由他来征辟刘惠,跟刘虞出面征辟刘惠完全就是两个概念,韩馥其实真正在乎的是刘虞的态度,而不是他这个大公子!
想通了这些,刘和如释重负,赶紧起身向刘惠郑重行了一礼,说道:“多谢先生指点迷津!还请先生留在马城,帮助小子保境安民,报效汉室!”
刘惠起身回礼,说:“只要公子不嫌草民声名有污,敢不效死尔!”
刘惠说自己声名有污,指的是身披囚衣去服徭役的事情。
刘和当然不会在乎了,话说有本事的人,貌似很多当初都服过刑,坐过牢?
第一三六章 分官咯
很久之后,每当刘和想起当初自己在马城收刘惠的情形,都有一种侥幸的感觉。若非当时刘惠急于向天下人证明自己的能力,同时洗去韩馥加在他身上的屈辱,他当时看到刘和那种犹犹豫豫的样子,可能会直接拂袖而去,才不会搭理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