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来这样的选择,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看见苏天成没有开口,朱审烜继续开口说话了。
“目前最为关键的事情,我认为是两个方面,其一是你刚刚说到的,争取杨嗣昌来到登州,第二件事情,就是对付驻扎在宣州的三万大军,这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若是能够为我们所用,登州于宣州、复州等地,就可以连成一片了,依靠着这些地方,我们就占据了最为有利的位置,既可以威胁到京城,也可以威胁到沈阳,等到我们又了足够的实力,两线进攻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沉默了几分钟之后,苏天成站起来了。
“晋王殿下,说实话,放弃剿灭后金鞑子,实在是我所不情愿的,不过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会认真思考的,目前看来,我们首先还是要解决张凤翼所率领的三万大军的问题,其次就是请杨嗣昌来到登州的事情,最后就是尽量让张溥继续担任山东巡抚,为我们争取时间。”
苏天成没有说到剿灭后金鞑子的事情,其实已经下定了决心,准备改变以前的策略了,至于说今后到底怎么办,他还需要详细考虑,做出来最后的选择。
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夹在中间
驻扎在宣州的张凤翼,一直都是忐忑不安的,比他更加不安的是吴三桂。
吴三桂跟随苏天成,什么作为都没有,反而失去了山海关这个基地,失去了掌控多年的军队,那些效忠他的军官,苏天成随便用了一个办法,就全部集中到大同去训练了,这等兵不血刃的手段,岂是一般人可以做出来的。感觉到没有什么出头之日的吴三桂,选择了投靠朝廷,投靠张凤翼。
苏天成在辽东取得大捷的消息传来之后,张凤翼很是庆幸,自己所做的选择是正确的,还好离开了登州,尽管说这令皇上和朝廷非常的不满意,但保住自身安全是第一位的。但这之后发生的事情,令张凤翼眼花缭乱了。
皇上大幅度调整了内阁大学士,而且发出了明昭,包括苏天成的奏折,都一并通过邸报发到了各府州县了,这里面的含义是非常清楚的,身在宣州的张凤翼,再次开始担心了,他率领的三万大军,这个时候,肯定成为了多方关注的焦点了。
想着与江宁营对抗,张凤翼是绝对不会做出来这等选择的,这是找死,江宁营的战斗力太强悍了,自己率领的三万大军,根本就不是对手,而且宣州的地理位置特殊,必须要依靠船只才能够回到山东,接着回到北直隶的,不客气的说,三万大军被苏天成卡住了喉咙,若是苏天成不排除水师,他们根本就无法离开宣州。
到了这个时候。张凤翼体会到苏天成的厉害了,每一步都算计的那样的准确,没有丝毫的误差,表面上看,三万大军驻扎在宣州,对复州以及登州等地,都形成了威胁,皇上和朝廷恐怕也是这样想的,实际情况是,三万大军不可能有任何的作为。只要离开了宣州。休想靠近复州,路上就面临被歼灭的命运了。
处在煎熬之中的张凤翼,情绪很不好,加之三万大军是依靠着朝廷的军饷来养活的。军士的待遇不是很好。与江宁营的差别太大了。宣州、复州等地的官吏,俸禄也是很高的,人家的日子过得舒坦。军士已经有不满意的表现了。
不过宣州等州县的官吏,对待大军是礼貌而又不客气的,大军绝对不准在宣州等地劫掠,不准骚扰百姓,否则各级官吏就会禀报督师府,相应的处罚措施也会接踵而来。
不长的时间过去,张凤翼感觉到,自己快要稳不住三万大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