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可不是几百年之后,几千的欧洲人就能够杀进京城,就可以为所欲为。
江宁营拥有了先进的火器,拥有了巨型的战船编队,加上长期征伐,对战斗情况的熟悉,可以说具有绝对性的优势,收复台湾不过是探囊取物。
掌握了诸多的情况,对于这一次的战斗,苏天成一点都不紧张,他需要考虑的是收复台湾之后,如何的建设台湾的问题。
不仅仅是苏天成,孙传庭、渠清泽、刘铁汉和王大治等人,都有着充足的自信,有关驻守台湾的荷兰人的情况,他们都是清楚的,击败荷兰人,将荷兰人彻底撵出台湾,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只不过他们之中,除开渠清泽和宋思军,其余人不是很明白,既然江宁营有着充足的把握,为什么还要派出两万大军,一百余艘的战船编队,利用了如此巨大的消耗,去收复台湾,这样的举措看起来,是不是有些过于的谨慎了。
海上的航行是枯燥的,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孙传庭、郑鸿逵以及郑成功等人,在航行的途中,也不忘记组织一些训练,让江宁营将士能够更加的熟悉海上作战的规则,保证为即将来到的战斗,做好最为充足的准备。
第九百七十七章 收复台湾(2)
大军乘坐战船,从泉州出发,并非是走直线到达台湾,需要绕道,从福建到台湾的航线,基本固定下来了,有两条线路可供选择,其一是从泉州出发,直接到台湾的基隆,这条线路距离是最短的,但基隆在台湾的最北边,距离荷兰军队主要驻地台湾南部,尚有一定的距离,虽说荷兰殖民者也占据了北边的基隆和淡水两个港口,但在这里的统治基础是比较薄弱的,主要的力量还是分布在南方的澎湖列岛、嘉义、台南和高雄等地,大军直接抵达基隆,不可能一举歼灭荷兰殖民者的主力军队。
其二就是从泉州航行到漳州府所属的厦门岛,从厦门岛出发,攻占金门岛、澎湖列岛,登岸之后,攻打嘉义、台南和高雄,给予荷兰殖民者毁灭性的打击,接着大军兵分两路,一路走海路,到达基隆和淡水,一路走陆路,沿路收复台湾驻地,最终两军在基隆会合,彻底剿灭荷兰殖民者的军队,全面收复台湾。
孙传庭做出来的决定,是走第二条路线。
这也是因为孙传庭和渠清泽等人掌握的情报,逃出福建的一些商贾,盘踞在金门岛,形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势力,这里距离泉州还有一定的距离,加之孙传庭带领江宁营水师到达泉州之后,熊子健的一切安排,都是以江宁营为主,暂时没有对盘踞在金门岛的势力进行围剿,一段时间过去,这些势力逐渐开始演变为海盗的性质了。
既然要收复台湾,当然也要全面收复台湾海峡所有的岛屿,不能够留下一丝的隐患。
泉州距离漳州不是很远。
战船编队在大海上航行了三天,抵达了金门岛附近。
尽管说盘踞在金门岛的商贾。包括他们的护卫,隐隐知道了一些消息,但他们认为在大海上,逃生是很容易的,因为他们的船只灵活,看见局面不利。就可以迅速的逃走,等到大军离开之后,他们回到金门岛,继续做海盗的勾当,继续想办法撕开缺口,从事海上走私的勾当,赚取大把的银子。
可惜这一次,他们的判断出现了致命的失误。
江宁营水师的大小船只,达到了三百余艘。其中有接近一半的中型和小型的船只,机动灵活,加之这一次,苏天成下定了决心,必须要平定台湾岛,所以孙传庭和熊子健等人,是高度重视的,列出了详细的计划。大型战船在外围,中型战船和部分的小型战船在中间。其余的小型战船在最前面,这样三层包围下来,驻扎在金门岛的商贾,除了乖乖的投降,没有其他的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