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巡抚、三司官员。以及夔州府官吏,悉数参加了这次的沙场点兵。
皇太极时时刻刻注意着事情的进展。
察哈尔部落遭遇惨败的消息,皇太极很快就知道了,他差点没有忍住,准备亲自带兵深入到草原大漠,剿灭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在范文程的劝说下,才冷静下来。
江宁营出兵是皇太极最为关注的事情,通过情报网。皇太极得知了,大明朝的太子朱慈烺坐镇指挥,江宁营将要出兵围剿流寇,这个情报,令皇太极欣喜若狂,差点没有把持住,这样的安排也是在他的预料之中的,大明朝的太子身份尊贵。不可能亲自上战场的,也不大可能随着大军出征。只能够是留在城池坐镇。
流寇内部传来的情报,令皇太极也可是注意到李自成了。
一直以来,皇太极根本看不起大明的流寇,认为这些人都是乌合之众,没有多大的出息,顶多就是造反闹事。不可能成大器的,他也没有花费心思关注过,但流寇的存在,对大清是非常有利的,从这种程度上说。皇太极想着流寇能够长期支持下去,好在流寇也是很争气的,闹腾了十多年,令大明朝国力大损。
可这一次,皇太极开始注意到李自成了。
情报网传来的消息,很是详尽,说到了流寇的诸多规矩,李自成的有些做法,深深触动了皇太极,令他感觉到,这个人确实不简单,也难怪能够在流寇遭遇多次打击之后,依旧能够坚持下去。
所谓英雄惜英雄,对于人才,皇太极历来是尊重的,哪怕是他的死对头苏天成。
在皇太极的内心里面,苏天成的地位是很高的,强于大明的皇帝崇祯,在他看来,苏天成是力挽狂澜式的人物,什么袁崇焕、孙承宗等人,和苏天成比较起来,有着巨大的差距,有些时候,皇太极甚至懊恼,苏天成这样的人才,为什么不是满人,为什么自己没有能够网罗,要是这样,大清岂不是如虎添翼。
江宁营出兵的时候,也是皇太极忙碌的时候,一道道的密令,发出去了,大清国的八旗子弟,做好了准备,皇太极有自己的打算,甚至没有告诉任何人。
一旦流寇能够成功,能够攻破夔州府城,能够劫持大明朝的太子,也就是八旗子弟入关的时候,这个时候,大明朝举国震动,上下慌乱无比,八旗子弟入关,能够获得巨大的胜利,甚至能够再次打到北京城下。
蒙古部落的战斗,皇太极很是震怒,表现出来准备亲征的态势,其实他真正的打算,还是入关,相对来说,入关重要太多了。
满朝的文武大臣,都不知道皇太极的心思,大家还以为,皇太极准备征伐蒙古部落的。
最为紧张的就是李自成和罗汝才等人了。
一切都准备好了,决战的时刻终于要到了,布置了半年时间,义军驻守的情况,悉数透露出去了,有些是主动透露出去的,要做出来这样的决定,可不是简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