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页

想到这样的安排,张凤翼怎么能够不毛骨悚然。

他不知道,皇上还是出现了好大喜功的毛病了。

江宁营和大同边军正面迎战阿济格率领的八万大军,仅仅一个多时辰,歼灭接近一万的鞑子,阿济格率领剩余的鞑子撤退了,开始逃跑了。

几天时间下来,苏天成带领大军,剿灭了接近三万鞑子,这在朱由检看来。是巨大的胜利,说明江宁营有能力歼灭更多的鞑子,就算是不能够全歼十万鞑子,也要给予鞑子更大的杀伤力,取得更大的胜利。

所以,朱由检给尚在昌平的张凤翼下达圣旨了,他不知道。江宁营来就是异类,北直隶其余的卫所军队,见到鞑子之后,照样是双脚打颤,生怕自己跑的慢一些的。

接到圣旨之后,张凤翼不敢耽误。马上召集王朴以及延庆卫的指挥官,向他们传达了皇上的圣旨,特别强调指出,江宁营获得了那么大的胜利,如今鞑子已经成为惊弓之鸟,想着逃跑了,这样的时刻。昌平府的守军,必须要最大限度的迟滞阿济格逃跑的速度,若是眼睁睁看着鞑子逃走了,谁也不要想着有好日子过。

王朴必须要表态,大同边军的名气慢慢传出去了,跟随江宁营征战的三万大同边军,虽然损失惨重,但已经打出来自身的名气了。自己是大同的总兵,带领五千军士,来到昌平府,要是什么都不做,就这样回去了,恐怕受到讥笑的,再说了。大同总督梁廷栋的教训,已经在眼前了,因为惧怕后金鞑子,迟迟没有出兵。被剥夺了指挥作战的权力,估计后面也会被调整的,自己只是总兵,惹怒了皇上和朝廷,说不定被一撸到底的。

再说了,自己带领的大同边军,在卢象升的指挥下,也曾经在居庸关抗击阿济格率领的大军,足足坚持了三天的时间,为朝廷调动江宁营,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这一次,同样可以用这样的办法来应对的。

圣旨是死的,人是活的,办法总是要想出来,王朴提出来,昌平府城周围,没有多少险要的地方可以守卫的,最好的办法,还是集中一部分的大军到居庸关,料想逃跑中的阿济格,绝不会攻打昌平府城了,所以说,留下五千军士守卫昌平府,余下的一万多将士,悉数到居庸关增援,扼守住要塞,迟滞阿济格率领的鞑子大军。

张凤翼几乎没有犹豫,就批准了这个建议。

这里面的猫腻,众人都是明白的,阿济格逃跑的路线,谁都不知道,只能够猜测,所以说,守卫昌平府的基础上,扼守住居庸关,自己按照圣旨的要求,做好了相应的部署,至于说阿济格改变行军路线,从其他地方离开关内,那就不是自己的责任了。

唯一做出来的改变,是驻守昌平府的军士,必须保持在一万人左右,剩余的一万多军士,迅速赶赴居庸关,加强那里的守卫。

驰援居庸关的任务,自然落到了王朴的身上。

王朴有些不满意,他早就预料到,驻守居庸关肯定是自己负责的,所以说在提出来建议的时候,想着尽量多带一些军士,力量强大一些的同时,也能够尽量多坚持一些时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阿济格从居庸关撤走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这条道路距离最近。

按说昌平府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除非阿济格的脑子坏了,否则不可能攻打昌平府。

可王朴不能够提出来反对意见,张凤翼是辽东经略,手里揣着圣旨,自己要是不听从调遣,不要等到皇上的圣旨,张凤翼就可以将自己一撸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