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页

“苏大人治国之才能,王佩服啊,短短一年时间,洛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眼见着又一个洛阳城就要建起来了,可惜王不能够过问政事,否则一定向皇上举荐。”

“福王殿下客气了,下官只是做了分内之事,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好,这次召集河南府州县官员,专门探讨和议论,列出来诸多的事宜,必须要办理的,洛阳是福王殿下的封地,下官是河南府知府,这建设洛阳一事,福王殿下与下官的目标是一致的。”

朱常洵脸上再次挤出来了笑容。

“王听说,苏大人准备疏通黄河了。”

“确有此事,而且准备开年之后,就开始动手了。”

“很好很好,这疏通黄河,乃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情,苏大人可以直接向朝廷奏报啊,恳请朝廷拨付银两,疏通黄河,王还记得崇祯五年的六月,黄河在孟津县决口,当时的那个惨状啊,那时候,也是苏大人代表朝廷,到河南来赈灾吧。”

“福王殿下说的是,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一次的事情,所以说,下官考虑,一定要彻底疏通河南府境内的黄河,让黄河造福于民,而不是成为祸患。”

稍稍停顿了一下,苏天成不急不忙的开口。

“至于说疏通黄河需要的银两,下官没有打主意向朝廷奏报,朝廷如今很是困难,拿不出来这么多的银两,下官既然在河南府担任知府,作为地方上的父母官,理应考虑到这些事情,若是以银两不足,疏于管理,日后酿成大祸,下官难辞其咎啊。”

“苏大人一片忠心,可昭日月啊,不简单,真的是不简单啊。”

朱常洵甚至竖起了大拇指,表示对苏天成的赞许,可话语里面,就是不提到银子的事情。

苏天成相信,朱常洵一定是知道募捐的事宜,府衙召开会议,来就引发了轰动,不仅仅是各级官吏,就连洛阳城的百姓,也特别关注了,疏通黄河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不传出去的,跟随而来的,也就是募捐的事情了。

朱常洵迟迟不提募捐的事情,说明他根不想拿出来银子。

这也可以理解,没有谁愿意缘故拿出来银子,何况不是小数目,藩王在政治上面,没有地位,所作为,所以在钱财方面,看的是非常紧的,用贪婪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看着故作沉吟的朱常洵,苏天成知道,自己必须要主动开口了。

“福王殿下,下官和刘大人到府邸来,就是为疏通黄河一事,特意来募捐的。”

朱常洵的脸上,再次挤出来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