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页

十二月初。

到了腊月了,春节的气息涌来了。

江宁县的气氛,有了很大的不同了,最为忙碌的是县衙和商贾。

几乎每天都有商贾到县衙来,这些商贾进入县衙的时候,是昂着头的,仿佛他们能够进入县衙,就是一种骄傲,毕竟江宁县两千余家的商贾,能够到县衙做客的,只有一百零八家,这是县衙对他们的肯定。

捐银源源不断的进入府库,诸多的票据,也源源不断的印制出来。

腊月本来就是销售旺季,江宁县的商贾,忙的不可开交了,他们发现,不仅仅是江宁县的百姓,购买商品,上元县,乃至于其余几个京畿县,都有人来购买商品了。

苏天成没有闲着,他按照原来的计划,采取了下一步的措施了,送礼。

南京六部、都察院、京营、应天府、上元县,其余的京畿县,所有的官吏,都收到了礼品,这是江宁县的产品,主要是十五家商铺的产品,同时,县衙的官吏,开始大范围的向熟人推介这些产品。

官田整修已经结束了,只是修建的几个水池和堰塘,还没有彻底结束,农民拿到了银子,也加入到了购买大军里面了,马上就是春节了,谁不想自家好好过年啊。

户房对用工情况,也要做出来统计,这是知县大人专门吩咐的,令户房的吏员和参与统计的衙役想不到的是,好多参与整修官田水渠的农民,直接进入了作坊做工了,这也是因为,商铺的老板,发现这些是好的劳动力,自身也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扩大作坊。

江宁县的商铺和作坊,短时间之内,竟然招募了六千多人,如果不是春节临近,招募的人,恐怕更多,有些农民,急着回家去过年,暂时没有到作坊去。

随之到县衙来的,是江宁县境内的一些酒楼,他们也得知了风声。

酒楼的老板到县衙来了,拜见苏天成之后,也提出来捐银子。

这是苏天成没有想到的。

流动人口的增加,必然要促进酒楼和客栈的生意,好多的酒楼,生意都非常的红火,他们自然担心了,县衙照顾诸多的商贾,唯独忘记了他们,要是今后有什么变故,这些商贾没有事情,他们岂不是要遭殃了。

再说了,人活一张脸,看看那些上缴了捐银的商贾,走路的时候,都是昂着头的,酒楼的老板自然是不服气了,凭什么自己就要低着头走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