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子章 的意思,押运这些银两,直接到河南洛阳,洛阳距离孟津,不到五十里的距离,便于就地就近展开赈灾事宜。
苏天成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兵分两路,闫子章 带着少量的银子,到洛阳,自己带着大批量的银子,到开封府。
乍看起来,闫子章 的建议,是很有道理的,苏天成的提议,有些舍近求远的意思了,浪费了人力和物力。
其实苏天成有着更深一层的想法。
黄河在孟津决口,附近灾民无数。孟津距离洛阳,不过四十多里地。可以说,大量的灾民,第一选择是涌入洛阳,洛阳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按照朝廷邸报上面的消息,洛阳的一些地方,也都遭遇了灾害。
黄河决口是六月初六的事情。现在已经是七月底,接近两个月时间过去,灾民的情况,肯定是非常的糟糕了,邸报上面的描写,言军民死伤无数,百姓转徙。到处祈食,几至无路可走。这说明,灾民已经陷入了绝境。
这样的情况下,灾民需要的不是银子,是粮食,还有必要的生活用品。包括药品。
带着这些银子到洛阳去,不可能购买到很多的粮食,包括必要的生活物资和药品,最好的办法,是一边安抚灾民的情绪。一面购置大量的粮食和赈灾物资。
再说了,部分灾民很有可能离开了洛阳。朝着开封而来了,人都是这样,眼看着没有活路了,尽量往大的地方去,或许有一线生机。
分为两条线,有很大的好处,闫子章 在洛阳,可以代表朝廷,安抚灾民,自己在开封,购置大量的粮食、药品等物资之后,直接到孟津,沿路还可以收留诸多的灾民。
苏天成很耐心的解释了自己的想法,毕竟他和闫子章 赈灾的这段时间,需要共事,很多的事情,两人可以商议着办理。
闫子章 听了解释,没有多说,显然有些心动了,但他就是不赞成苏天成的意见,可自己又说不出来反对的理由,翻来覆去就是一句话,灾情紧急,不能够耽误,不能够南辕北辙。
苏天成很是奇怪,不明白闫子章 为什么会这样,这等同于无理取闹了。
争论了大半天的时间,苏天成实在是忍不住了,他是主使,有着临机决断的权力,而且有皇上赐予的尚方宝剑,这点小事情都不能够解决好,还如何开展赈灾工作。
更加奇怪的是,苏天成强硬的做出来了决定,闫子章 没有明确的反对。
这太不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