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是改善民生,这是老生常谈了,可苏天成提出了一个观点,给银子不如给政策,可选择两个到三个府州县,适当的给予地方上一些政策,令他们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发挥最大能力,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若是有做得好的,朝廷嘉奖的同时,予以推广。
这其实就是特区的做法。
苏天成的考虑是深远的,既然决定外放了,那就最大限度的争取到政策,如果到县里去了,被上级掣肘太多,难以应付,甚至可能疲于奔命,人累死了,戏不好看。
直接向皇上争取政策,更加的幼稚,自己没有这样的机会,只怕是刚刚提出来,朝中大臣就要训斥了。
文章 不长,殿试的文章,不要写的太长了,人家看起来也是很累的,忽略了文章 的精华,效果往往不好的。
不到两个时辰,苏天成完成了文章,申时,他交卷了,这里面,还包括中午吃饭的时间。
饭菜当然是皇上赏赐下来的。
苏天成是最早交卷的。
这也是他聪明的地方,自己早些交卷了,朱由检就可以抽出时间来,专门看自己的文章,说不定就记住了自己提出来的建议,高兴的情况之下,大笔一挥,出台一道圣旨,准了自己的意见,今后的事情,岂不是方便了很多。
当然了,这是苏天成一厢情愿的想法,结果究竟怎么样,他也不知道。
第一百零一章 历史的重演
苏天成的文章,朱由检已经看了三遍了,越看越觉得,这篇文章 是不错的,前面的部分,他没有过多关心,那些阿谀奉承的话语,听得太多,没有什么感觉了,关键是最后的一部分。
苏天成居然能够提到大明面临的三大问题,而且提出来了自身的见解,特别是给银子不如给政策的这个思路,令他感觉到震惊,这好像是一个老成持重的朝廷内阁辅臣,提出来的建。
苏天成的文采,那是不用说的,文章 和诗词,都是顶尖的,战场厮杀也经历过了,现在,居然提出来令人耳目一新的从政建议,的确不简单了。
朱由检喜下定了决心,钦点苏天成为头甲第一名,也就是状元,这样苏天成就是三元及第了。
令朱由检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想法,遭遇到了强烈的反驳,而且反对的力量不一般,有些时候,皇上也不是为所欲为的,特别是在明朝这样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