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太傅哭了好久,李氏怕他伤了身子,“杨大哥还要保重身子,等两个孩子成亲,你还要回去呢。炜哥儿才过了府试,以后科举路长的很,需要你多指点。”
杨太傅渐渐没了声音,沉默了下来,“这事儿,还有谁知道?”
李氏轻声道,“大姐姐知道,至于圣上知道不知道,我们就不得知了。我家里孩子一个都不知道,杨大哥要不要告诉孩子,由你自己决定。”
杨太傅想起那个朝气蓬勃笑容灿烂的孩子,顿时眼泪又下来了,“多谢你们,替我把儿子养的这么好。”
晋国公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了老杨,别矫情了。你是配享太庙的人,你的人生注定和别人不一样,要承受更多的风雨。如今都过去了,孩子大了,和他媳妇很好,以后科举做官,一辈子和和美美。你虽然没养大儿子,亲手养大了儿媳妇,也是缘分。”
杨太傅沉默了片刻,“你们去吧,让我歇一歇。”
夫妻二人相互看了一眼,一起走了。出去后,李氏让人叫了大夫来给杨太傅诊治。
回屋后,李氏问晋国公,“官人,怎么忽然告诉杨大哥真相?”
晋国公回道,“他为了大姐姐和圣上,命都要丢了,也该知道了。”
李氏有些担忧,“炜哥儿要是知道了,会不会难过?”
晋国公拉着她的手,“这些年,咱们对他,和亲生的一样。孩子又不傻,谁真心疼他,他能感受到。他也大了,有权力知道自己的身世。不管是咱们,还是大姐姐和老杨,哪一个都疼他,就算刚开始有些难以接受,慢慢就好了。”
李氏叹了一口气,“但愿两个孩子能好好的。”
杨太傅在赵家养了许久的伤,等他大安了之后,外面的事情也已经尘埃落定了。景仁帝杀的差不多了,各处的缺位也补上了,魏大人升了吏部尚书,杨家还在守孝。
孔翰林自从杨太傅死了之后,经常打发儿子上门来问候陈氏,和杨家兄弟一起做学问,赵传炜暗地里也一直关注杨家的动静,有时候家里得了什么好东西,还会往杨家那里送一些。
京城的天,说冷就冷了。
太后一直带着宝娘住在明盛园,难得的是,这回京城居然没有一句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