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页

孔三郎谦虚,“祖宗余荫,我还差的远得很。”

挨到了晌午饭之前,杨太傅回来了,孔三郎顿时额头开始冒汗。

杨太傅看了他一眼,并未为难,温和地问了他外头学堂里的事情,孔三郎虽然忐忑,也一五一十地说了个清楚。

说了一会子,杨太傅给外头人使了个眼色。很快,外头人进来,在他耳边低语了两句。老太太的意思是,让老爷做主。

杨太傅知道,内院估计没什么意见了,立刻让人摆饭。孔三郎这一顿饭吃的,小心翼翼。

回去后,孔三郎就和孔翰林抱怨,“阿爹,您今儿休沐,怎的也不陪儿子一起去。太傅大人的眼光一扫过来,我后背都冒冷汗。”

孔翰林高兴地哼着小调,“你怕杨太傅,难道我不怕?我一个七品小翰林,见到一品大员,按照规矩还要行大礼。是你娶婆娘,合该你受着。”

孔三郎哼一声,“我定是阿爹捡回来的。”

孔翰林知道杨家看样子是答应了亲事,他一事不烦二主,索性请了魏大人做媒人,下一个休沐日,救直接来杨家提亲了。

这一回,杨太傅留在了家里。

有魏大人在中间转圜,也能减轻一些孔家父子的压力。

杨默娘今儿打扮的光鲜亮丽,前儿孔太太没来,只打发了儿媳妇过来,这一回提亲,她亲自过来了。

见过杨默娘后,孔太太很满意,相貌出众,性格温和,虽是庶出,却和家中姐妹关系好,看来不是个掐尖要强的。

今儿是重要的日子,陈氏把莫氏叫了来。莫氏本来还想拿乔,陈氏直接甩了一句话,爱来不来。

荔枝苦劝,莫氏这才过来了。她坐在那里,也没人和她说话,就是个摆设。

孔太太和陈氏寒暄,宝娘有时候也跟着回两句,双方说的很愉快。

丰姨娘听杨玉阑仔细说过孔三郎的具体情况,心里大致有了谱,是个能过日子的上进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