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仁帝拉了他起来,“你替朕去做一件事情。“
世子爷低头,“请圣上吩咐。“
景仁帝走上了书桌边,“赵传庆接旨。“
世子爷又跪下了,“臣在。“
景仁帝挥笔,“朕命你五日后出京,任边防四品督军,去各边防巡视,将各处驻军人数、队伍战力和兵甲数量,都如实查清。东西南北四处,朕给你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若有所负,朕定要砍你的脑袋!“
世子爷回答掷地有声,“臣接旨!“
景仁帝几笔写完圣旨,交给了张内侍,让他盖上大印,再给朝中几位重臣们一起商议,若无人反对,就直接发出旨意了。
不巧的是,今儿杨太傅告假了。
其余五部尚书们一致觉得这个人选好。
各处驻军情况,朝廷一直了解的不是特别细致。朝廷想查,但各处不想让朝廷知道。谁去查也查不明白,稍微好一些无功而返,若是不开眼硬去查,有去无回都有可能。
晋国公世子背靠晋国公这棵大树,不管他去哪里,至少性命无忧。且他去查军事,如西北、镇南王这两处,不好不卖一点面子。西边靠着大山,只有些巡边的将士,不成气候,好查的很。至于东南军那里,就更不会马虎了。
他去查此事,定能查出个七七八八。有这七七八八就够了,景仁帝也没指望能查的一清二楚。
世子爷心里清楚,这一轮角力,说不上谁赢谁输。景仁帝返还了丹书铁券,又不再提贵妃之事,但他要冒着风险去查军务。
杨家那边,从此,杨太傅在景仁帝面前就抬不起头了。
说起来,还是景仁帝占了上风头,他唯一牺牲的,就是先帝头上的绿帽子到了明处。反正他自己是先帝亲生的,至于先帝死了后李太后和前未婚夫偷着生孩子,这种事情,虚虚实实的,过了几年,谁还知道呢。
于世子爷来说,他也需要这样一个机会,向景仁帝表达赵家的立场和忠心。他能把差事办好,赵家就更稳当了,晋国公在外的压力也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