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传炜中了县试案首,赵家倒没怎么在意。老太爷勉励了赵传炜几句,意思是让他再接再厉。
王氏夸赞了赵传炜两句,“三叔这样小小年纪,能中案首,实在是了不得。“世子爷就简单了,直接一脚把他踢进了学堂,”好生去读书,四月间又要考府试,别栽跟头了。“
赵传炜围着他哥转,“大哥,你答应了我的事情,别忘了。“
世子爷笑,“不会忘不会忘,快去吧,别没出息。“
赵传炜高兴地滚去了学堂,穿着那身衣裳,好几天都舍不得换。换下来之后也要亲自洗,晒干了之后又立刻穿上了身。
不知道的人都暗叹,晋国公府鼎盛豪门之家,嫡出的儿子居然这样简朴。难怪赵家越来越发达,看看人家的孩子。
世子爷立刻往福建送信,一边报喜,一边请晋国公亲自写信去杨家提亲。
收到书信后,李氏非常高兴,“官人,果然,谁的孩子像谁,炜哥儿读书真好。你看他一边谈恋爱,一边还能考案首。“
晋国公笑,“多省心,前程有了,媳妇也有了。“
李氏催促他,“你快给杨大哥写信,送个什么值钱的信物之类的。“
晋国公开玩笑,“能送什么信物,老杨也不是穷人,他整日跟着圣上,什么好东西没见过。除了我的元帅大印,其余我有的,他都有。“
李氏放下信,“莫要啰嗦,赶紧写信。炜哥儿脚踮的老高了,别吊着他了。“
晋国公哈哈笑,“好好,我写,娘子来指导我怎么写!”
夫妻二人一起在书桌边,李氏口述,晋国公执笔,一起写了封信,然后塞进信封里。
为表郑重,晋国公把自己一块戴了好多年的玉佩放在了一起,李氏回房,把年幼时的一件玩具放在了里头,那玩具还是杨太傅送给她和弟弟的。
两件信物随着信一起,火速发往京城。
京城里,世子爷开始忙碌开了。给弟弟娶媳妇,这可不是小事情。得先正经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