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仁帝接到消息后,一个人在书房坐了许久。他转动着手里的茶盏,慢慢思索问题。
这些日子,他已经知道母后和先生定过亲事又被莫家横插一杠子的事情。母后小时候的遭遇他也知道,得亏那妓子死的早,不然景仁帝早把她碎尸万段了。至于文家人,景仁帝和李太后一样,不闻不问。
这样的生父,不如没有。比起文老太爷,景仁帝更愿意认承恩公做外公。承恩公忠厚正直,是景仁帝最喜欢的长辈类型。
父皇活着的时候,母后从不争宠,是因为惧怕庞皇后和平贵妃?还是母后不想争宠。后来母后做了皇后,对父皇还是淡淡的,是因为先生吗。
景仁帝最不愿意相信李太后对杨太傅余情未了。
景仁帝低头,看到了桌上的奏折,打头一封,就是杨太傅写的。杨太傅把今年吏治情况写了个总结呈上来了,景仁帝还没看。
他知道,先生办差,尽心尽责,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景仁帝原来奇怪,先生酒色财气一样不沾,整个人就跟和尚似的,他到底图什么呢?听说如今他家里妻妾都不宠爱,一个人独居外院。
景仁帝手里的茶盏越转越快。为什么查到了寿康宫?是谁在搅浑水?后妃?先生的政敌?
罢了,先过年吧。
年前,宫里一切照旧。
日子呼啦一下就到了大年三十。
这一天,宝娘起得很早。今天宫里要赐宴,景仁帝要带着诸位高官重臣一起庆贺。
杨太傅一大早就去了宫里,等下午就会回来。
他不在家里,陈氏带着孩子们一起。
宝娘一大早就起来了,雪已经停了好几天了,也化完了,地面虽还不是太干,好歹能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