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周老爷笑眯眯反驳,“亲家一向豁达,怎地忽然古板了起来。我家大郎在家里呢,何苦拆散二郎他们一家子。等以后,也不是没有机会在一起。”

周老爷这句话说的就远了,等以后一家团聚,周晋中必然要回京了,能不能回京,还是看你这老丈人了。

杨太傅被将了一军,并不接话,“我倒是羡慕女婿,能外放做父母官。我这辈子都没离开过京城,颇是遗憾。”

旁边其他亲朋连忙奉承,“太傅身居高堂,运筹帷幄之间便可助圣上把这江山治理的海晏河清,这是天下读书人梦想都做不到的呢。”

杨太傅往宫内的方向拱手,“圣上垂拱而治,我等不过是听命行事。”

一行人也立刻吹捧景仁帝,又吹捧杨太傅和景仁帝君臣和谐。

一桌子男人说着客套话,内院中,杨家女眷单独坐了一桌,莫家妯娌二人也并在了一起,周太太又请了族里一位妇人作陪。

宝娘谨言慎行,只和两个妹妹说话,时不时还要照看杨淑娘的吃喝。

吃罢了酒席之后,杨太傅去了衙门,走前着人到内院传话,让莫氏带着老太太和孩子们一起回家。

开席之前,杨黛娘听说阿爹来了,心里十分高兴。阿爹来吃酒,就是给她做脸面。酒桌上的话也有人传给了她听,杨黛娘心里更高兴了,阿爹一句话,公爹就要送她去青州了。

嫁到周家这几年,因她迟迟没有儿子,心里一直有些惴惴不安。婆母等了六七年,终于等不及了,提了两个姨娘。意思是生了孩子抱给她养,杨黛娘当时十分难过,谁愿意养别人的孩子呢。

杨太傅听说后,把周晋中运作到了青州做知府。他的原意是让小夫妻和公婆分开,谁晓得周晋中出发前杨黛娘居然怀上了。

杨黛娘内心有些感慨,若不是有阿爹做靠山,家里怕早就是有一堆庶子了。

杨家女眷走的时候,杨黛娘亲自送到了二门口,并一再邀请几个妹妹多过来玩耍。

回到家后,宝娘有些疲惫,躺倒床上就睡着了。

等她起来时,太阳快要落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