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不见,纪晚娘看着有些瘦了,不过精气神很好,人也变得柔和许多。
见赵茯苓出现,她高兴起身,先给了赵茯苓一个拥抱。
“知道你生孩子后,我本就想立刻来。可那时候铺子离不开我,就只能托人送礼物。如今一切都有人接管了,我便来上京看看你和迎蓉。”
赵茯苓笑着说:“来了就别忙着走,多住一段时间。”
纪晚娘听到这话,笑了起来。她看了眼应齐,应齐这才会意的说:“我们不打算走了,就准备留在上京。”这自然是个好消息,赵茯苓连忙说:“晚上我做东,咱们将迎蓉姐姐和小洄都喊来,为你们接风。”
纪晚娘爽快点头:“行!”
两人见面,自然有很多话想说。
纪晚娘此次回来,一是想亲眼见证赵茯苓的封后大典,二来就是和应齐的事也水到渠成了,所以来上京定居。
相比住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还不如在有朋友的地方长住呢!
更何况,她还想在上京也开一个铺子。
晚上众友来齐,众人举杯痛饮。
纪晚娘高兴坏了,酒喝得多,又开始抱着赵茯苓和许迎蓉说醉话。
应齐的好坏,都在这醉意中倾斜而出。
众人这才知道,两人如今能和和美美的在一起,也着实不容易。
李京墨听着,看了眼应齐。
应齐立刻坐正,摆好了乖巧的姿态。
李京墨却并没有多说,只道:“好好待纪姑娘便是。”
朋友的欢聚总是快乐,纪晚娘在杜府暂住了几日,后来就和应齐搬了出去。
他们一边筹备铺子,一边等着赵茯苓的封后大典。
大典这日,天气格外好。
初秋的天高阔而悠远,皇城上空飘着几朵白云,处处都彰显着平静祥和。
赵茯苓自天不亮就被折腾了起来,封后大典毕竟隆重,甚至还很肃穆,所以要求多规矩也多,要折腾的地方也很多。
赵茯苓以为成亲那日就够麻烦的了,没想到今日更加麻烦。
她像个提线木偶那样,任所有宫人摆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