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页

于泽和谢迎春商量的是,人家国防科技大学还没开始让新生报道呢,住肯定是住不进去的,但国防科技大学旁边肯定有招待所之类,二人挑一个就近的招待所住下就成,第二天报道的时候还方便一些。

可第一次接触大学生活的小夫妻俩都不清楚,人家国防科技大学说的是正月二十一报道,并不代表正月二十就不能报道!

甭管是哪个学校,都有一批提前到的学生,这些学校也需要提前准备好,总不能到了报道那天,学生都堵满校门了,他们再准备。

谢迎春和于泽到的时候,国防科技大学门口已经支起了一排桌子,地上还用粉笔画了一个又粗又大的箭头,指示着办事的流程。

谢迎春和于泽扛着行李站在国防科技大学门口,那负责迎新的一个老太太盯着二人瞅了好几眼,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谢迎春跟前,问,“丫头,你和这个小伙子……是我们国防科技大学新录取的学生?是扛着行李来报道的?”

谢迎春点头。

那老太太又问,“你们是哪个系的?录取通知书带了么?拿出来瞧瞧?还有报道所需的户籍证明、身份证明这些。”

这些材料都在谢迎春背上的背包里,于泽一股脑地掏了出来,递给那老太太。

老太太一看,惊了。

“哟,是你们俩啊!一个机械系一个财经系,全国第二和全国第六,我们国防科技大学这一年招到的最好的三个学生中,你们就占了俩。”

老太太又仔细翻看地方上出具的户籍证明和身份证明,看到了谢迎春和于泽在户籍证明上‘配偶’那一栏的信息后,老花镜往下滑了滑,挑着眼皮问,“你们俩结婚了?”

“嗯,知道被录取到一块儿后结的婚。”于泽实话实说。

老太太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扒拉了一会儿学生的花名册,说,“你们俩都结婚了,让你们分居,有点损阴德啊,但学校宿舍都是八人间,更别提男女混住。你俩要不要考虑去咱学校的家属区租一个房子住?我看你俩这工作简历……都不像是缺钱的。”

“我想起来了,刚刚我就觉得谢迎春这个名字耳熟,现在脑子里灵光一闪,记起我是在哪儿看过这个名字了,是《百姓日报》啊!”

“谢迎春这位女同志厉害的很,都被《百姓日报》点名表扬过了……你俩认真考虑一下我提的建议?如果想租房的话,同我说一声,我家里就有一套空着的房子,是学校分给我儿子和儿媳的,他们俩在校外买了房子,不在家属区住,你们俩想租的话,我替你们说说。如果有买的打算,那也可以,先把户口落下来,然后就能写房屋交易页,约定好价格,最后送到学校的后勤处备个案就好。”

谢迎春听得有点心动,她确实不大喜欢住集体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