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玉成不能直接写天子昏庸,但他毫不客气地列了五大弊端,还把佛道兴盛放到其中,阐明正是僧道增多,不纳赋税,才导致国家的钱粮徭役都征收不足。最后逐条提出解决办法,并总结只有以民为重,才能实现中兴,实现垂拱而治的圣人愿景。
走出贡院,望着傍晚时分渐渐隐去的夕阳,顾玉成心情非常平静,和四周或喜或悲的举子对比鲜明。
他想得很清楚,既拜了顾仪为师,享受到许多好处,那么也要承受坏处,这天下就没有好事儿让一个人占尽的道理。
三场文章都写得酣畅淋漓,即便这次会试不中,他也算不留遗憾了,可以凭举人身份谋个小官去,带着家人到地方安稳度日。
只要所行无愧,不辜负自己就行。
顾玉成边想边走,就见前头相隔十几米的路边停着辆马车,顾玉荣正探出小脑袋冲着他猛招手。
“来了!”顾玉成微微一笑,快步朝前方走去。
第55章 会试第六
会试考完, 顾玉成就进入了贤者时间。
他平平静静地休息了两天,便开始像往常一样每天看书练字作文章, 还给《星河枕》补了后半卷。
在后半卷里, 主人公余竹重生后发奋苦读, 终于考中进士, 又遇到后妻家中托人提亲。这次他见也没见就把人打发走了,然后回乡祭扫时将妻子接到京师生活。
没了后妻家中钱财, 余竹只能勉强买下个小院子,然后看着自己老娘和妻子天天鸡飞狗跳,终日没个清净。直到家中经历了被盗贼洗劫、被老乡骗钱的惨剧, 不得不共渡难关,这俩人才和好如初。
余竹感念生活跌宕的同时, 坚持做善事, 还曾不畏上峰威势,为苦主伸冤,广受百姓赞誉。如此十五年后, 膝下空虚的余竹终于老来得子, 想留作传家宝的星河枕却消失不见,只新生麟儿的脚底有块枕头状胎记。
这个话本兼具因果轮回与种善因得善果的流行理念, 又夹杂了家长里短和狗血误会, 深得欣荣书坊二掌柜喜爱,看完就决定制雕版。
“任先生大才,这次《星河枕》肯定能卖得更红火!”二掌柜笑容满面,看向顾玉成的目光格外亲热。
他在书坊干了十几年, 眼力很是不错,当初《问仙图》就是他鼓励老掌柜雕的版,果然卖得极好。这次凭着《星河枕》,说不定他还能够一够大掌柜的位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