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岂独石梁玉一人?朝中上下连一个石梁玉都容不下,何况她季沧亭。
……
三月初十,彭校尉遇害案最终落定,乃是因石莽党羽追杀苟正业过程中路遇彭校尉,为消灭罪证一并杀之。自此涉案者四十余人,朝中在职者六人,前朝遗留诸罪并罚,四人处斩,二人流放抄家。
当中一涉案者为保性命,向太尉、刑部侍郎等三四名朝廷重臣行贿,皆按律罚俸贬谪,其中尤以太尉石梁玉受罚最重,被贬至此时瘟疫横行的夔州为太守。
时间一转过了五月,春闱过后,朝廷又多了不少新血,年轻人们奋发向上,任职令下,只要是留在京中的,三五不时便要奏一本改革新策,季沧亭一开始还觉得朝中气氛不错,后来多了便越发烦了。等到上个月老臣们的官闱卷子一发下来,更是烦上加烦。
“徐相,虽说为官之道,多已经验事务见长,诗词歌赋为短,但这些庸官们未免也太怠惰了。不考不知道,按这个评等,只怕再过几年,这些人连三字经都不会写了。”
见季沧亭苦恼模样,徐鸣山咳嗽了一阵,道:“陛下,官闱怠于学确实是弊病,但这样的评等,其中原因与官闱出题也有所关联,成门风容,在于精研学问,便是今年的新科状元拿到卷子之后,也是大为头痛。”
“哦?”季沧亭道,“成钰先前不是一直自称身体不适吗?出的卷子能有多难,拿一份朕亲自做给他们看。”
随后徐鸣山就看见季沧亭拿到卷子后,先是皱眉,再是困惑,捏着下巴思考再三,神情越发凝重,半盏茶过后,最终将卷子揉成一团丢开。
徐鸣山:“陛下以为如何?”
季沧亭:“也不能说难,总觉得每道题他都讲过,但是一思考便茫然不已,让人不禁想冲出去火化了出题之人。”
徐鸣山:“陛下息怒,众臣皆是深有同感。”
季沧亭叹道:“泱泱大越,满朝文武,甲等评级之人寥寥,成何体统。”
“陛下倒也不必多虑,除了老臣与户部的谢尚书外,倒是还有一人,官闱六试无可挑剔。”
季沧亭面露疑惑,翻了翻手边的卷册,终于找到徐鸣山所说的那人。展卷一览,滔滔文思,立意高远,诗词文赋上虽短了谢九那等世家子弟几分,但实务策深入民意,确如徐相所言,无可挑剔之处。
手指轻点卷上“夔州刺史石梁玉”几字,季沧亭凝眉道:“有一说一,虽然他受贿已是事实,但此人能为卓越,若无污点,假以时日,必为大越股肱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