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幸得君之著作方有今日,能得座师指点,徐某死无憾矣,请座师出题。”
季沧亭记得这个人,写得一手好文章,那一届科举无人能出其右,可虽是文采风流,但为人年轻冲动,又是先代成氏大儒的狂热拥趸,对官场之事过于耿直,她便先把他调去翰林院历练两年磨磨性子。
没想到她一驾崩,这人看朝中无人可制奸佞,就直接辞官跑来投奔成钰。
先帝心好凉,先帝死不瞑目。
季沧亭幽幽地瞄了这徐翰林一眼,便听成钰缓缓说道——
“自武帝崩殂,君位之争已有半载,太尉石梁玉据帝都炀陵,欲扶通王卫渑,然通王先天心智有缺,如是登基,朝政必落权宦之手。”
所有人面色肃然起来,庾光看了一眼穆赦这些外人还在场,讶异道:“喂……这么直接吗?”
成钰未理会他,继续道:“欲北伐者,必师出有名。请诸位想个由头,合意者,成钰当取之。”
他当着外人的面说出这样的话,季沧亭就知道,就算他不拦着,庾光也不会让他们走的。
季沧亭此来本也是想隐于幕后,借助庾光的军力回攻炀陵,只是没料到主导此事的是成钰,她又因那些陈年旧事不敢主动相认,便落得如今这般尴尬的场面……
“……妾身日前在建昌大营中见过皇孙卫瑾一面,皇孙不愧是在国公身边教养过的,虽然年少,却已有明君之资。国公何不将皇孙美名在炀陵中散播,那通王痴愚多年,百姓心中自有公论。”谋士梁夫人道。
徐翰林道:“国公何必为此心忧?当年奸臣石莽祸国,险教我朝纲倾覆,他的儿子又岂是良善之辈?我愿写一封讨贼檄文,届时必有万众响应……”
“徐翰林文采风流,可还是太过激进,老夫以为……”
三个谋士侃侃其谈,成钰皆不置可否,转眸见季沧亭听得出神,便慢悠悠地问道——
“那你呢?你觉得如何破题,当是合宜?”
作者有话要说: 【人物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