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位于济南府西侧,两府紧紧相临,东昌府是大明漕运的枢纽之一,也算是大明十分繁华的州府,那里同样设有一个卫所,那就是东昌卫。
说起东昌卫,也算是大明卫所之中的一个异类,东昌卫所的卫指挥使姓许名良,他家是世袭的指挥使,只是到了许良父亲那一代时,他父亲觉得做武官的地位太低,于是在二儿子许良出生后,就打算让他读书考取功名,反正许良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可以继承指挥使的职位。
许良的父亲计划的很好,但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许良的哥哥刚刚成年就因为一场急病死了,结果家中只剩下许良这么一个儿子,而且这时许良虽然才十几岁,但读书已经是小有成就,若是参加童子试的话,很有可能会考取秀才,可是家中世袭的官位也得来不易,所以最后许良还是放弃了科举,继承了父亲的卫指挥使一职。
虽然许良之前是个读书人,但是继承了卫指挥使一职后,却开始钻研兵法,治军极为严谨,甚至还亲自参加军队的操练,另外许良也与其它指挥使不同,他一不爱财,从来不克扣军户们的铠甲器具,而且对待下属也极为优厚,将卫所的田地以极低的地租交给军户们耕种,使得这些军户们可以不用担心家中生活,结果在短短几年之内,就使得东昌卫恢复了军队的风貌,战斗力也大为提升,虽然比不上实战经验丰富的边军,但是与京营相比却也相差不远。
杨虎与齐彦名造反之后,在济南东侧的县城是攻城掠地,而且威胁济南的安全,所以早在几天之后,山东都指挥使就已经给济南附近的卫所发出调集令,命他们分出一部分兵力帮助守卫济南,只不过对于这个命令,连都指挥使自己都没有底气,因为他对卫所的情况比任何人都清楚,天知道各地的卫所之中还有多少兵力?
但是让山东都指挥使没有想到的是,距离济南不远的东昌卫在接到自己的命令后,竟然真的调集来了三千兵力,而且这支军队还是一支敢打敢拼的军队,在关键时刻救了济南城,这让济南城中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对许良和他的东昌卫所兵感激莫名。
许良在第一次杀退杨虎的大军后,接下来就进入城中帮助防守,毕竟他手只有三千可战之兵,若是与杨虎硬拼的话,恐怕最后吃亏的还是他自己,所以还不如借助济南城高大的城墙防守,这样即可以减少自己的伤亡,又能消耗杨虎的兵力。
另外杨虎这些反贼只是一帮乌合之众,打打顺风仗还行,但若是长时间攻不下济南城,那么对于杨虎等反贼头目的威望也是一种沉重的打击,再加上杨虎这些人又没有固定的粮草供应,只能依靠四处劫掠,所以许良坚信杨虎根本坚持不了多长时间,而等到杨虎退兵之时,也就是他们反击的机会!
第二百六十三章 杨虎造反(下)
北京皇城的豹房之内,正德再次召见李东阳等内阁大臣议事。说来也怪,以前正德天天呆在豹房之中玩乐,所有政务都交给内阁和司礼监共同管理,但是自从周重上次来到京城,正德第一次将李东阳等人主动召集到豹房议事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他几乎每隔两天都会召集一下内阁议事,这让李东阳等人的奇怪之余也有些警惕,担心正德会削弱内阁的权力。
“陛下,霸州反贼首领齐彦名逃到济南府,与反贼杨虎会合后再次举旗造反,现在已经连下章丘等县,接着兵锋直指济南,幸好援兵及时赶到,这才使得济南城没有落入反贼之手,现在山东巡抚陆铭已经向朝廷发出求救文书,请求陛下发兵剿灭反贼!”只见李东阳首先上前禀报道。
这段时间李东阳的日子也不好过,前脚刚刚平定了霸州的叛乱,没想到那个齐彦名竟然跑到山东再次起兵造反,而且声势比之前的更大,这让他也是颇为头痛,幸好济南没有被这帮反贼打下来,否则真的让这帮反贼做大的话,恐怕他这个首辅也做到头了。
不过让李东阳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当正德听到这个消息时,却忽然大笑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道:“看来之前周重说的果然没错,若是朝廷没有在短时间内剿灭刘六刘七,并且让杨虎与他们会合在一起,到时恐怕会让局势比现在还要糟糕,幸好现在刘六刘七这两个主要的反贼头目都死了,剩下一个齐彦名和杨虎勾结在一起,到现在连个济南城都没能攻下,恐怕最后也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听到正德忽然提起当初周重一力主张大力清剿刘六刘七的事,李东阳他们也都是心中暗自庆幸,当初幸亏他们没有在这件事上太过反对,才使得神瑛能够带兵顺利平定了刘六刘七的叛乱,否则若是真的像他们之前的建议那样当地方平叛,那么刘六刘七肯定难以在短时间内剿灭,再加上山东杨虎的到来,恐怕更会让反贼声势大涨。到时能不能平叛暂且不提,他们这些人中肯定要为这件事负责,毕竟正是他们的决策错误才会让刘六刘七坐大。
想到这里,李东阳和杨廷和等人都是彼此对视一眼,目光中也都带着几分后怕,同时心中对周重也多了几分感激,纷纷称颂陛下英明,毕竟建议虽然是周重提出来的,但最后做出决定的还是正德,所以最大的功劳还是要归到正德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