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陵道:“那怎么不问问官差?”
“哪敢啊,小伙子,瞧着你就不是地里人,他们若是一个不高兴……”老人摇着头继续捡地上的麦子。
沈陵知道有些小官小吏会利用职权,小贪小污,但对于百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朝廷和百姓的对接,就靠这些小官吏。
回到府衙,沈陵还在想着怎么才能减少“中间商”赚差价。中间商可不就是看在百姓不知情嘛,也就是信息不透明,百姓也不懂朝廷的制度,沈陵想了一下,可以提前公示出来,也让百姓提前做好准备,可惜今年怕是来不及了。
丁文书屁颠屁颠跑过来,笑着说道:“大人,您昨日交代下官整理,下官写好了。”
沈陵微微颔首,接过他整理的资料,忍不住皱眉,先不说这混乱的排版,这开头这么大一段都是废话,沈陵扫了几眼都不知道重点在哪里,就有些头疼。
他忽然想到了现代的模板,此时此刻,沈陵觉得很有必要给他们规定好格式,他不禁联想到整个办公体系,是不是应该把不同类型的公文都安排一个格式,整齐不说,这样也方便阅览,从上到下都可以统一。
第106章
沈陵喜欢高效率, 公务又不是写文章, 何必讲究造词用句, 古人以文学修养来选定一个人是否适合当官本身就是有一定局限的, 其实许多文人根本不适合做地方官,所以下了地方也是专注于学问。
甚至不少官员都是嘴上功夫,写诗写得有多体贴民情, 实际上没做多少事情。但写出来可不就让世人看吗,在读书人中就有了好名声。
在他看来现在的官员已经是清闲至极了,和后世的相比,事情已经算是很少了,但办事的效率真是让他看着着急, 可能和古代缓慢的生活节奏也有关系。
沈陵想了想把韩文书招过来,韩文书一板一眼地行礼道:“大人有何吩咐?”
沈陵知他的性子,平时也是话语不多, 但沈陵和他交流还挺省心, 有事说事,做事情也干脆利落, 直接进入正题道:“韩文书, 本官想让你做几份样本。本官看呈上来文书样式五花八门,重要内容不够详细, 本官希望一眼就能看到本官想看的,就像这样的。”
沈陵把自己写的两份范本给他看, 这两份公文主要是下面县官递上来的案录, 沈陵规范了一下格式, 一个案件的诉本开头讲解事情经过,然后第一次开堂第二次开堂,各个县城的师爷各自习惯不一,沈陵看得费劲。
“大人希望下面呈上来的公文都统一?”
“这是其一,你看像这样,把最主要想知道的写在这儿,填入内容的时候只需在后面继续书写,但若是本官只想看这个审断,就直接找后面。你根据递上来这些公文,分门别类,每一种根据你的经验,做一个固定的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