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枝枝心中感动,眼角一红,她声音沙哑道:“我虽没有父亲了,但我有兄长,长兄如父,请兄长受我一拜。”
说完,她向他行大礼。这个大礼,在她与他云泽台相见时便该行过,苦于两人身份,只能拖至今日。
少女伏在地上,久久未曾起身。
赵朔想要扶她,颤抖着从袖下伸出手,才刚伸出半截,触及掌心,已抠得血肉模糊,他只得重新用袖子遮住。隔着衣料,他指尖抚过她的乌黑浓厚的青丝,轻轻摸了摸她的脑袋。
“以后的赵家,是兄长的赵家,也是你的赵家。”他附在她耳边轻语,“你随时可以回来,兄长等你回来。”
赵枝枝沉在他的温情中,越发觉得他回来是件好事。她又多了一个家人在身边。
她曾经不希望他回来。他回来了,意味着他要担起赵家的担子,她见过那些继承家业的人最后都会变成和长辈一样的人,她不想让她记忆中的兄长成为父亲那样的人。现在看来,兄长并不会像她担心的那样,做一个无耻的人。
赵枝枝双手置于额前,再次伏下去,诚挚道:“愿兄长得偿所愿,前途似锦。”
赵朔眸底酸涩:“多谢。”
赵家的丧事办完后,帝台重归风平浪静,短短数日,已无人再记得赵家发生的惨事,人们饭后闲谈的话题由赵家转到了千里之外的赵国。殷军尚未撤走,人人开始谈论赵王室接下来或有的反击之举。
“又不是不撤走,他们急什么,借牛耕地还得让牛喘口气呢,更何况是数十万大军,才刚打完仗,殷军在赵国境内稍作歇息,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赵人真是小气!”
“你们说,赵王会不会和我们的帝天子撕破脸啊?听说赵王疯得很,连自己的王后都敢杀,他若骂起帝天子,想必不会嘴下留情。”
“要不是赵王递了上奏书,帝天子哪会帮他!这些诸侯国的国君,一个个都是眼光浅陋之人,比如说那个齐王,他不将帝天子放在眼里,现在好了吧,帝天子不帮他,帮赵王,赵王根本不占理,无非就是递了个上奏书而已。”
外面的人谈论赵国的事,朝堂上也在说赵国的事。姬阿黄在赵国快要顶不住了,一天十几封信往回传,催促姬重轲和姬稷赶紧挑选合适的人送去赵国与赵国贵族周旋。
人选已经定下,选了两个人。
赵枝枝夜晚和姬稷吃夜食的时候才知道,赵朔已经被派去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