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的,我这面有个7岁的患儿……”吴主任细细说了病史,然后说:“我们家老范说腹腔镜到了。我想问你能不能把这个淋巴结取出来做病理?”
“我得先看看ct片子才能答复你。”
“好啊,那我现在回科里给你取片子去。”
“不用。我明天值白班,我过去你们儿科看片子了。八点半,可以吗?我要先查房的。”
“可以可以,那我明早8点半在科里等你。”
十二楼的主任办公室,陈文强把自己的意图说完以后,包括梁主任在内都沉默了。有些人能教会,有些人的话,已经形成的思维习惯还真就不好改。
石主任想了一会儿说:“老陈,我先说说我的看法。不到之处,你们大家提意见啊。”
“好,你说。你在附属医院干了二十多年,你的教学经验是我们省院首屈一指的。”
石主任谦虚了一下,才接着说:“我觉得年轻大夫的盲从行为发生,与本身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有关。解决的办法就是考试。医学院的教材,是顺着人体的器官系统划分,按着分科疾病学的。咱们考试呢,就换个法子,横着考,按照症状考。一个症状有时候会涉及多个器官 系统。”
向主任立即就说:“老陈,我觉得老石说得有道理。考多了,书本的知识自然就牢固了。比如今天这个腹痛,拿来考住院大夫就很不错。通常的诊疗思维是要先考虑常见病 多发病的,但在急诊科处理急症的时候,我们先要排除的是要命的那几种。剩下的那些可以容空儿慢慢检查。”
梁主任也赞成:“单挑一个症状考容易,背书背得好就能过关。咱们还可以组合症状来考。比如:无痛性进行性梗阻性黄疸伴胆囊肿大,诊断就提示胰头癌。这样的组合多了,让年轻人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网络,不同的组合他们也都能第一时间想到最可能的诊断,这样也有助于年轻大夫快速提高诊断水平。”
“考题应该把症状和体征结合起来靠,加上鉴别诊断 辅助检查。我看要不就从病案室抽调以前的疑难病例,尤其是全院会诊的那些。”
“那是考你的。你拿来考那些住院大夫,还嫌他们错少了?错太多了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
“只有错了才会长记性。要不你去问问今天那个小黄,再遇到急腹症,他会不会错。”
“他可能口头会答对。但实际做起来是另外一回事儿。咱们上班三十年了,这些年急腹症的陷阱谁敢说自己没掉进去过?”
看吧,好好讨论工作呢,刚出来点儿眉目,就开始拌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