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页

距离有些远 林一平 1265 字 2022-10-19

连续两夜没能好好休息,偏偏赶上今天这台手术出现意想不到的事儿,让他一度以为要卡在手术台上了。

这个患者是经神经内科转诊过来 必须要做手术治疗的“烟雾病”。

烟雾病就是原发性颈内动脉末端进行性狭窄 闭塞及脑底出现异常血管扩张网所致的脑出血或缺血性疾病。病因不清, 十年前(1980年)由日本首先提起该病。陈文强花了很大力气才得到很少一点儿的这方面的相关资料。

外科治疗说起来很简单, 就是解决供血问题。

但也是有条件限制的,那便是出血型的——要清除血肿 做外引流;出血恢复期和缺血型——将颅外动脉的血液直接供应缺血的脑组织,建立侧枝循环。

侧枝循环的建立说的挺简单的, 做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

比如陈文强今天尝试开始做的术式, 患者也是他挑选了两年才动手的病例。是缺血型的烟雾病。患者正值壮年,只有40岁,却出现间断性头晕2年 右侧肢体乏力 言语不清一周入院。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双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 大脑前 中动脉变细。具体是左侧大脑中动脉起始段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变细。

ct影像结果也与临床查体相符合。所以陈文强根据患者的年龄 病情等反复考虑, 决定尝试做左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加脑膜翻转 颞肌贴敷术。为此这他还抽了一下午的时间 带着李敏去实验室里, 反复练习在显微镜下的血管吻合操作。实验体就是剃毛之后 离断的老鼠尾巴。

可他万没想到充足的准备 千挑万选的病例, 前面都进行的非常顺利时候, 却在手术的最关键部分,血管吻合时,40岁的壮年男子居然出现了5 60岁人的血管硬化情况。

术中是用直径10-0(22u)的尼龙线做血管的吻合,居然第一针就发生了血管撕裂。这要是李敏固定血管的钟表镊子有了任何移动,陈文强都会毫不留情地立即把她撵下台,换成一直陪在边上的梁主任上台。可是他从目镜里清楚地看到李敏钳夹的血管没有半丝的移动。

自己的手用了多大的力气,自己心里还是有数的。

“老梁,”陈文强不敢移动自己的头部 免得回头还要重新找术野,他嘴里抱怨:“这血管太脆了,根本不是40岁人的血管……”

梁主任看到撕裂的血管,心里也犯难:术前反复斟酌了好久 好容易确定了入路 挑选到这条直径达到15要求的血管,难道就这样放弃了?前面的游离可都是为了这条血管能做吻合的准备啊。

“换了会不会和这个一样?”既然是血管脆,就可能是全脆,再换一根还未必有这样的直径,供血范围等也要重新考虑……这根本就是华山一条路的事儿,没的换之语,梁主任没直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