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敢?她敢跟我吵?这是我的家,她的工作,什么不是你爸安排的。”
老杨太太的声音高起来。自家对大儿媳妇恩义深重啊,和婆婆吵,也得她敢?现在自己带孙子 买菜 做饭,一天到晚的不知有多辛苦,比上班累多了。
“妈,你算算我爸今年五十几了?现在不是我嫂子想去药局的那时候了。”女儿紧搂着亲妈的胳膊,低声劝说。“你就当看我大侄儿的面子啊。”
提起大孙子,老杨太太的火气小了一点儿,“哼!全家好像就她能似的。”
这个问题做闺女的不愿意戳穿亲妈。嫂子是比她们兄妹仨加起来都聪明。要不是嫂子帮她复习功课,普高她也考不上的。可惜自己太笨,没考上卫校。不过好歹最后跟着二哥的脚步,“考”上了医院的制剂室的。
父亲已经有安排,明年要她“考上”去药学院的进修,两年后回来转去药剂科工作,比在制剂室当工人好太多了。
有二哥这个前例在那儿摆着呢。
“妈,你到底是为啥看不上嫂子了?我哥又不是什么有大能耐的人。你就是想给我哥换一个了,也得看我大侄儿,给我爸留脸的不是。真吵起来了,咱家我爸在医院丢得起那个人不?”
“什么给你哥哥换一个的。说什么浑话。妈可没这么想过。我不过就是看不上她那幅什么都明白 硬装大白蒜的模样。”
做闺女的着急又能怎么办,只能按着亲爸的要求,耐心劝导自己的亲妈。
“妈,你都退休好几年了。你说我二哥将来能做哪个药房的组长不?你要说真心话啊。”
怎么可能呢。
老杨太太再怎么觉得自己儿子不错,也知道二儿子从制剂室的工人 到进修回来后去药局,到底有多大的能耐。这一年来,她不知道帮着二儿子背了多少次药典,可是老二只比一点儿都学不进去的老大强而已。
不说药局里医士班出身的有不少人,单是药学院毕业的本科生,今年也要来了好几个。
“那你觉得我嫂子可能不呢?她明年就能拿下来夜大的文凭了。等我爸退休了,咱家在药局要靠谁?”
老杨太太恍然:“原来你和你二哥都是为了以后,先找了靠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