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页

林满堂从脖子处取出一串钥匙,打开书柜,从里面取出一本账册,交给尉迟恭看。

尉迟恭不明所以,接过来。

“这上面是我从户部誊抄下来的数据,我自己做了数据分析表。”

尉迟恭每年都会到户部查账,但他查的是贪官个人账目,从未看过总账,更没有做过数据分析。

林满堂这张表格,将良国近三百年来的账目分析得相当透彻。

高祖时期,良国每年的税收在1500至2200万两之间。而后逐年下滑,直到现在的500万两。

“我做过粗略分析,为何良国税收会下滑如此厉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土地兼并,越来越多有功名的人占有土地,这些人可以免一定数额的税。建国初期,豪强占有的土地大概不到三成。可现在这部分的土地已经上涨到七成。”

良国规定,秀才可以免收二十亩田税,举人可以免收一千亩田税。官越大,免的税越多。

尉迟恭考上举人时,村里的田地便都落到他名下,用此避税。

连清官尉迟恭都如此做,就更不用说其他官员了。

尉迟恭看到这张报表,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儿,枉他清廉一生,竟然也是税收减少的罪魁祸首之一。

林满堂好似没看到他的脸色,继续道,“将田地挂在举人名下,这还是比较合理的避税手段,也是朝廷默认的,更可气的是不少豪强会采用隐田隐户的方法避税。

从建国之初到现在将近三百年,良国登记在册的良田不增反减。这少的良田哪儿去了?不就是被隐去了吗?若是能将这事解决,我敢说朝廷每年至少能为朝廷多征收两倍税。只要国库有了钱,咱们就可以少收穷苦百姓的田税,让百姓也能有喘息的机会。”

话说得好听,但他真要提出税务改革,那就是与全国豪绅地主作对。甚至满朝文官都会反对,因为这些官员也是豪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