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她家男人找了一份年底给人做账房的生意,本来都快说好了,谁知道现在去问人家又没点头,看意思是想着等唐三叔,刘氏想着给唐三婶说过这事,就觉得是唐三婶私下里去向人求了这份差事,挤掉了自家。

可唐三婶没做过,对方可能是听到过唐三叔的名声才想找他,毕竟服役时十里八乡的,很多人都认识唐三叔了,是以这就吵起来了。

两方问清楚了以后,柴氏安慰刘氏:“好了,我家老三媳妇说没有就没有,我相信她。”眼看刘氏还要再说,柴氏补充道:“就算有,我也不会老三去的,你别气了,回去吧。”

柴氏在村里向来是个脾气好的人,她这样一说,刘氏虽然还生气,却是相信柴氏的话:“那婶婶你说话算数啊,这话我可记着了,这么多人看着呢!”

两人吵架,已经引来了不少村里的人围观。

柴氏点头,刘氏这才满意,胜利的扫了一眼唐三婶。

唐三婶气道:“得意什么,等我家乖乖考中举人进士,你们可别来巴结!”

刘氏的丈夫是村里的一位童生。

“举人进士?那是那么好考的?做梦还差不多。”有柴氏在,刘氏顾忌她的面子,并没有讽刺,只是把嘀咕的声音放大了。

唐瑾中了童解的消息村里人知道,但很多人并不认为他有真才实学,只是觉得他年龄小,才中了,排在他前边的肯定有好些个,但要放在全国一比,怕是不行。

第二惠和唐三婶都生气,柴氏把唐三婶和家里出来看热闹的孩子都叫回了家里。

唐三婶心里就很是不高兴。她没有做,却被冤枉,自然生气,刚吵架的时候,还说没有做等唐三叔回来了也要让他去试一试,不然白被冤枉一场。

结果,柴氏一句就将事情给定了。忍了忍,没忍住,就将心里话说了出来:“本来也不应该去争,可她那样,我还非去不可了,让她得意!那钱也不低呢。”

“他在念书你不是不知道,回来了可能也没有时间去。”柴氏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以才答应的那样干脆。

念书当然是好事,说不定还能考个秀才老爷出来,哪怕唐三婶不知道唐三叔书念的怎么样,也支持他念,不然家里别人都念她家不念吃亏,不念还得干活。

“那时间也不长,停一段时间也行。”因是短期的,钱多一点,而且干的好了,以后可能每年都请,是个好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