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正一起看着,就有人上前来跟他们搭话,说有前十名的试卷卖,十文钱一份集子,前十名全有。
唐瑾接过一看,果然还是真的,深觉这些生意人真是无孔不入,第二恒当即拍板买了一份。
唐瑾回去后,问唐老爷子:“下午我去道过谢,明天我们就回去吗?不用等消息吗?什么时候去京城考试?这是自己去吧?”
“以前乡试结束后,会有鹿鸣宴,这次也没听到什么消息,应该没有了,明天早上就回去。一般童子举会试也是二月,要是遇到会试,会推迟一月,明年没有会试,很可能也是二月,咱们回去等县衙消息。”
唐瑾于是收拾东西,留下晚上要用的,这样明天早上简单收拾一下就可以走了。
收拾完了,他很跟唐老爷子说了一声,带了礼物去往余家。
童子举多年不办,虽然说不能算得上是正经科举,可是对与于家里有孩子的人来说却是一件大事,甚至因其特殊性有些人家对他的重视比起正经科举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成绩一出来,得了童子举解元的是个六岁的孩子这件事半天就在很多人之间传遍了。
刚听到这消息时,余母立刻就想到了同样年岁的唐瑾,可惜年龄好记名字不好记,告诉余母这消息的人也不知道那个六岁的童解叫什么,余母就让余父去打听。
等余父回家来,就连忙问他,“怎么样,问到名字了么,可是叫唐瑾?”
余父不出声,余母一看,就明白的笑了:“看来是让我猜到了,真没想到啊,中解元的竟然是我们认识的人。”
余父迟疑的坐下道:“一听人家可能是解元就急着打听,我们这是不是有些趋炎附势?”童解啊,这成绩,去京城里考试也很可能被赐出身或赐官,那时候,地位可比他们家高多了。
这话顿时就让余母不高兴了,回嘴道:“怎么就趋炎附势了?无论姑娘家好坏我们都娶进门那才叫趋炎附势,我还没见过人家姑娘,就算他弟弟是个进士,要不是的个好的,我才不稀罕娶进门呢!”
余父叹道:“十六说大不大,或许唐家想等个半年,等唐瑾殿试成绩出来了,肯定能给他姐说一门更好的。”
“人往高处走,这也是人之常情,不过我觉得唐家人不会,他们要真这么想,就不会跟我们家见面了,等个三天成绩出来再选,岂不是万事方便?”余母这人,是很聪慧的。
于是就叫了余逸过来,说是明天让他去看望唐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