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安说的是唐三叔,唐瑾的父亲名为唐转,二三四五六叔名字为平安康泰运。唐瑾当时琢磨这名字,转运之中有平安康泰,可以看出唐老爷子对于唐家的期望。
这个再一想他爷爷二爷三爷的名字,稳、顺、好,就能理解唐老爷子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情来给子孙取这样的名字。不过是希望一家安稳,安稳之后能更好。
里正的话,唐老爷子当然要拒绝,不过他没直说,只是问唐瑾:“你觉得你能下场考试吗?”
唐瑾摇了摇头:“五书到现在才背过《易经》《尚书》和《诗经》,《礼记》和《春秋左氏传》 才背了一点,早着呢!”
一年半的时间,唐瑾背过了易书诗和一部分《礼记》与《春秋左氏传》。他算着可能也就十万字左右,而《礼纪》九万九,《春秋左氏传》十九万,按他现在这个速度,怕还得四年半才能学完,那个时候他估摸着都十岁了。
要是学的快一点,能在九岁多那一年考,要是老爷子想让他学的更扎实一点,好考个好成绩,得在十岁那一年考了。
里正原本只是问问,不太懂这些经书,也没抱希望,听到说不行,又问:“那你打算什么时候来让他下场。”
“九岁前后吧。”唐老爷子叹息一声,脸上接着又带着笑,有一种自豪感。
第22章 亲家考上秀才啦
唐瑾看着,也觉得自豪,虽然他有成人灵魂这一作弊手段,不过九岁开始考科举,已经算是年龄小的存在了。
过年的时候,唐瑾跟着唐转去里正家拜年,里正摸着他的头笑呵呵的给他压岁钱,让他好好读书。
过年以后,唐瑾明显的能感觉到唐老爷子的课上的更快了,原本就有压力的他更是压力大增。
每天他至少要背三百到五百字,天黑的时候就要复习背诵学过的东西,还要学习新的东西并记得。三百字,五言绝句不过十五首,七言律诗不过六首,听起来很多的字数在真正下了功夫背的时候并不难,难的是日日月月年年的重复和不停歇。
唐瑾甚至有时候都产生了不背书不学了偷一阵懒的念头。
不过最后还是拿起了书来学,拿起了笔来练字。
五岁的唐瑾的字写的是同辈人里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