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三八一章:反派的鱼片粥

现在连胡瑶都不知道,他们到底要去哪个城市的海边呢。

但开车的向正北和彭小兴,他们也没有问。

“向正北肯定知道哪个地方比较合适,他经常出来找物资。”

胡瑶不得不替向正北说两句,要不然现在所有人都是一头雾水。

徐鹏鹏这会儿也终于注意到了,车上还有俩残废呢。

萧明蕉还说个话,而躺在帘子另一头的文小仙小姑娘,却是一直没说话。

要不是庞团长媳妇把帘子拉了起来,招呼大家围在一个炕桌上吃饭,都不知道车上还有这么多娃呢。

徐鹏鹏吃惊地看了一会儿,问胡瑶,

“大嫂,你都带上了?”

胡瑶点点头,“都是小娃子,想学游水,在海里学得最快了,估摸几天就能学好了。”

这个徐鹏鹏肯定是信的,但是这人是不是太多点了,而且再看看萧明蕉和文小仙,这俩个,怎么弄到船上去?

三娃却是很不屑地哼了一声,用小手拍了拍自己的后背。

“老舅舅我背了,我大嫂嘛,当然是我大哥背了。”

现在不只是胡瑶觉得三娃说话没个边儿,连大娃都被臊得没法子,咬着牙说了个“老三”,

可三娃可能受打牌郁闷的影响了,现在还没有恢复过来,脑子一下子转不过弯儿来。

“啊,大哥,再过8年你就要跟大嫂结婚了,你现在背的是自个儿媳妇,谁还能说个啥啊。”

“扑哧”一声,徐鹏鹏头一个没忍住,大笑了起来。

其实一直有点担心的姚秘书,比较害怕三娃的没边儿的话,扯到她身上。

幸好,徐鹏鹏大笑了起来,引得所有人跟着也笑了起来。

这个话题,就这么终止了。

不只是姚秘书怕,连萧明蕉都怕。

萧明蕉也不是吓大的,吃着各种苦长大失,什么事没见过啊。

可自打回家后,就特别怕家里的五个娃。

这五个,一个比一个脑子快,一个比一个小嘴儿快。

冷不丁说点儿什么,都是你招架不住的。

向正北的车开着不快,刚才跟彭小兴都是随便地啃了点饼子,喝了点水壶里的水。

车并没有停,而是连夜就开到了目的地。

“呀,咋是威海了。”

到了地方后,大部分人都睡了。

牛生却先醒了,听到车外的向正北说到地方时,他还有些吃惊。

“我以为会去青岛呢。”

这也是向正北临时决定的,

“这边的渔船多,其实地方还很不错的。”

威海自古就有很重要的军事战略位置,所以现在不管威海本市,还是下面的生产大队所归属的县镇,经济其实还是不错的。

是真的可以叫做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了。

每年打的渔,一季又一季,一船又一船,一筐又一筐。

而且,还有不少的先进生产标兵出现。

有一部分就是顶着半边儿天的女同志,叫做打渔能手。

不管是下海打渔还是开网,技术一流。

胡瑶本来也睡得迷迷糊糊的,就听到几个娃吵吵嚷嚷的声音,而且总觉得声音里带着一股股咸鱼味儿。

胡瑶还以为谁的臭脚丫子放自己脑袋跟前儿了,直接就给吓醒了。

可是等她醒来后,发现车上已经没几个人了。

除了身体较弱的余妹妹还在睡,其他的娃全下车了。

包括还在坐轮椅的文小仙小姑娘,以及跟着瞎晃悠的徐徐小盆友。

不过胡瑶可不能像他们玩,她得准备下早饭的。

所有的灶具,都在车上放着呢。

“大嫂,火都烧好了,一大锅热水,都来洗洗脸。”

牛生特别的乖巧,一下车拉着徐四就开始干活了。

这种活,这俩个都是干习惯了。

胡瑶舀了点开水在盆里,又从他们带的大铁桶里,舀出了一些冰水。

确实是冰水,里面还飘着不少的冰。

看到这些冰,就知道是五娃给整的。

这些小娃子,一个比一个精神,在满是沙子的海边一边跑一边摔,一边摔又一边跑。

不过胡瑶没有说可以到海里去,他们一个个都很乖地就在岸上玩儿。

一直到玩儿累了,才跑过来喝粥的。

他们这边整了点白粥,不稀也不稠的,入口滑滑的。粥的香气,还是引得不断有人看过来。

平常很多渔民,打渔回来后,有的来不及回家,就直接睡在了船上。

胡瑶他们大早上就在这弄粥,味儿很香,引得来来往往的渔民,都不停地吸溜口水。

天天在海上吃鱼,肯定不新鲜了。

但是要说填饱肚子,吃肚里舒服了,还得米面呢。

胡瑶用大铁勺子在铁锅里滑着,正要往碗里盛粥时,就见一个渔民打扮的人跑了过来。

“你们是外地来的?”这个人戴着个竹编的斗笠,看着就是出海时遮阳的。

向正北往前站了一步,冲他点了点头。

“嗯,正好路过这了,休息一下,吃点东西。”

“噢,我这有好吃的,你们吃不?”这个人说这话的时候,脑袋是一晃一晃的。

胡瑶马上就猜到他想干啥了,立即同向正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