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一百八十九章:反派的火坑

吃不了瞎送人的化,会招人眼的。

刘家这么些年,一直保持低调和深入人民群众,怕的就是曾经是地主背景的家底子,被人给挖出来了。

即使是刘团长当了兵,也要时不时跟人说一句,“我们家都是根红苗正的,农民出身啊……”

幸好刘家不是什么特别大的地主家,说成农民也不算是假话。

半不拉的小地主,也是经常要去地头晃的。

胡瑶还给准备了一袋白面一袋大米,家里存的一些咸鱼,还给刘团长整一个水盆,装了一小盆的鱼苗子。

家里的小鱼苗子在大缸里,密密麻麻的,即使多了一个大水瓮,也同样是肥鱼下了一茬又一茬。

下崽真的跟日常似的,胡瑶都不想吃小鱼了。

最爱吃鱼的三娃,终于不再成天喊着吃烤鱼了,对于向正北要直接拉走一大水瓮的鱼,都没啥反应。

刘团长又说在上海那头,家里是有个大的菜窖的。

向南竹一听,就跟四娃似的,“嗤”了一声。

“现在的上海,都时兴这个,在院子里挖菜窖?”

一般只有北方人才习惯整这个,北方的天气四季分明,季节变化大,温差也大。

为了保证粮食与菜的保存良好,这年头,几乎是家家院儿里有个菜窖。

刘团长伸手摸了下脑袋,“呵呵”乐了起来。

“上海城当然不流行啦,可我家流行嘛,都是□□惯啦。”

存吃的存粮存菜,都是习惯性地放院儿里菜窖。

又因为上海下雨天多,刘家的菜窖还异常的大一些。

胡瑶其实也觉着刘团长他们的行为有点夸张,但是这是人家的生活习性,一般很难改的。

反应过来的三娃,摸了摸自个儿的小脑袋,朝着胡瑶咧着嘴笑。

突然意识到自己有个豁豁前门牙后,立即用手捂在了嘴上。

“妈妈,我是有吃肉。”

胡瑶刚点了点头,三娃却说了一句很聪明的话。

“大表舅,你家没少藏吃的吧。”

刚夹了筷子菜的刘团长,是“吧嗒”一声不由地手抖了下,筷子尖夹的菜又掉回了大盘子里。

“嘿嘿……”二娃也跟着笑了起来,笑得小肩膀都连着抖了好几下。

“大表舅,原来你家真的没少藏好吃的呀。”

刘团长这才跟着二娃一同“哈哈”笑了几声,

“我家藏的那些吃的,连你家一根猴子毛都算不上。也就刚吃个肚饱,饿不死而已。”

胡妈妈这次去上海城,是要带着胡大哥的俩儿子一块去的。其实她也知道,胡瑶能给带这么多吃的,也是为了她跟俩孙子,不挨饿。

“饿不着肚子就是好日子啊。”

胡妈妈随意地说了几句,其实这会儿她才有些忐忑了。

胡瑶给带的吃的,够一大家子吃几个月的。这些东西相当于胡妈妈带去的,极有面子。

另外,也显得有排场,更不会让人觉着是打秋风去的。

从刘团长身上,是能看出来现在的刘家的人,肯定是好相处的。但是,毕竟胡妈妈跟几个亲哥哥分开这么些年,情谊是在的。

但是,那些小辈儿们,以及还活着的嫂嫂们,肯定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不管刘团长怎么说,胡妈妈的话,都说得特别的得体。

“串亲戚嘛,空手去是给我自个儿丢人的。”

到了晚上,胡瑶又塞给了胡妈妈500块钱。

别说以前了,这辈子胡妈妈都没怎么见过这么些钱。另外,胡瑶还递给了胡妈妈一个信封,里面是各种各样的票。

她阻止了胡妈妈要把钱和票推回来的动作,

“妈,你是去给咱家长脸的,而且你给我大哥和俩个侄子多买点东西。钱和票,我这有呢。”

胡瑶立即同胡妈妈说了个连向南竹都没来得及说的事呢,只是没来得及说。

“向家爷爷给了我2000块,然后告诉我他在京都大院的房子里,哪里放着钱和票呢,让我随便花。”

胡瑶没想到白老头这么有钱,一出手就给她2000块。最让胡瑶有点感动的,是白老头跟她说真话。

白老头又是直接阻止胡瑶跟别人说,甚至都不让她同向南竹与五个娃说。

白老头的理由很简单,

“别让我那个怂蛋儿子知道,他之前手上最缺钱的时候,我没给。他平常爱贴谁就贴谁,可就是不能是姓李的。”

原来是向大桥跟向师长拿钱,向师长对这个养子还是可以的。把身上仅有的100来块都给了向大桥。

可是,向大桥嫌少,而向师长是真没钱了,只能厚脸皮张口跟白老头“借”。

而白老头在问明情况后,马上说自己的钱,也都“借”出去了。

向师长是信的,因为白老头有很多生病需要钱的老部下。白老头一向也是经常补贴这些人的。

也不知道当时向大桥信不信,反正白老头是一分钱也不想给他的。

白老头还不断叮嘱着胡瑶,“李华美是个心黑的,但是手段很好猜的。就像她当初把你婆婆弄消失了,是能猜到为了什么。”

“可向大桥这人,心思毒,做事狠,你们不要跟他硬碰硬。”

胡瑶想到了昆同学,“我也想到了,昆同学都揣的娃了,他说不要就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