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清晏就是那种懂得如何示好的人,总是能轻而易举地表现出友善,既开朗又好相处,与他截然相反。
学校门口张贴了分班告示,赵科长嫌挤,索性让小孩们自己去看。赵清晏踮着脚尖在人头攒动里看着红底的告示,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他连忙问池屿:“看你你的名字没,我怎么没看到……”
“在你名字下面三行。”池屿说。
听见这话,赵清晏连忙确认,再看见“池屿”两个字之后又确认了一遍自己的名字,咧开嘴笑起来:“我们一个班!”
“嗯啊。”池屿也松了口气。
他从没提过分班的事儿,可却在心底里暗暗期待过,能跟赵清晏一个班。
那是潜藏在心底里的依赖感,他从没察觉,却一直殷切地希望不要跟赵清晏分开。若是要说得更详细些,大概最好是上下铺、最好是同桌、最好一直在一起。
池屿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只是单纯这么悄悄地希望着。
而赵清晏,是光明正大的希望着。
他们俩心情不错,王不惑在旁边略显得失落:“我在你们隔壁班……”
“没事,隔壁班跟同班差不多啦。”
家长的任务就是给他们交学费,然后打点好宿舍的一切,跟班主任互留手机号码。一个早上足够忙完这些,到了下午便只剩他们自己去新的班级,跟同学见面。
刚来学校也没有安排座位,这可遂了赵清晏的心愿,可以跟池屿同桌了。
王不惑没能跟他们同班,但班上竟还有赵清晏的熟人——蔡强。蔡强以在小学吊车尾的成绩塞钱进了市重点,继续吊车尾。
这几年赵清晏个子倏地长了不少,比池屿高出半个脑袋。他稚嫩的五官也渐渐张开了,模样变得越来越好看,还稍微有点急,已经生出了些少年味。反观池屿,他似乎这几年都没怎么长一般,除了轮廓日渐加深,身形还是削瘦。
他们俩坐在一起,赵清晏就像发光体,无论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很快就与他熟络了起来;池屿便是光下的暗影,开学足足一个月,也没跟周围同学说上超过十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