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页

老板又将屏幕滑动到了琉璃囍字。

“你们再看这琉璃雕刻的囍字, 这琉璃雕刻如今看来并不稀奇,可是宫灯的琉璃上刻字,而且还是刻的囍字, 就相当罕见了。这宫灯的形制看样子是用于皇帝大婚的坤宁宫的, 整个清朝只有四位皇帝在紫禁城中大婚,结合刚才那个龙凤呈祥的龙头,所以我推测是顺治年间做的宫灯。”

靳木桐听完问道:“老师傅, 这宫灯难道还是你祖上做的么?”

老板唇边含笑, 笑容里是低调的骄傲:“当然是了, 我那有一本传承几百年的老账本, 平时我从不拿出来示人, 不过看到这个宫灯的图片,我觉得可以给你们看看。”

说完,老板转身去了仓库,捧出了一本厚厚的账本。

“我家传下来的传家宝,除了这做宫灯的手艺,还有便是这本账本。这上面记录的都是我家历代为皇室制作的宫灯样式和做法。这是账本的影印本,原件我收藏在家里,我给你找找顺治年间的记录。”

靳木桐和潘志承面面相觑,两人都没想到这个宫灯竟然还能找到当初制造它的工匠记录。

“找到了,就是这里,顺治九年六月,上命内务府制作双喜琉璃宫灯,按大婚规制制作,用料上等,龙凤头,工期仅三天。因雕工繁复,且在琉璃上刺字,难度极大,内务府总管找到余等,余父子兄弟十余人,日夜不歇,赶工三天,遂完成。”

老板的手抚摸着账本上的这段文字。

“这种宫灯,平时制作工期至少也是两周,顺治帝下令三天就必须完成,内务府做不出来,这才找到我家族做的,上面写了,龙凤头双喜琉璃宫灯。不过奇怪的是,那年皇帝已经大婚完一年了,第二年他便废后,却在这个时候做了一个双喜宫灯,也挺匪夷所思的。”

听完老板所讲,三人都感慨,没想到在故宫之外的宫灯铺,还能找到历史另一面的佐证。

靳木桐则是心中还有另一重感慨。

看来小菁的故事是真的,在顺治大婚之后,跟孟古青的确有过一段甜蜜时光,否则他不会在皇后提出想要宫灯的要求之后,命令内务府三天就给做出来。

还很感慨的是皇帝的一句话,下面的太监工匠就得忙得觉都没得睡,三天三夜不停的赶工才能完成这个宫灯。

更加感慨的是,宫灯的制作方法就这么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如今还有传人,也是相当不容易了。

“老板,那这款宫灯的灯穗材料这上面有记载吗?”潘志承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