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曼宁又在书堆里翻了翻,可惜书已经被撕坏了,除了几页碎片,剩下的大部分根本找不到。
除此之外,还有一幅被撕碎的画,印鉴那里残缺了大部分,裴曼宁虽然不认识画家,但她看得出来,画画人的技艺之高超,意境之深远,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裴曼宁小心翼翼地把画抚平,又把碎片都收起来,想着带回去看能不能拼凑出来。
她又将目光放在其他东西上,那堆废弃的木料里,压着好些珍贵的家具,上面刻有雕花,但都已经被拆成了一根一根的木条。
倒是在那堆金属废料里,裴曼宁发现一些大小不一的铜片,锈迹斑斑,上面雕刻着古朴浑厚的纹饰,她将类似的十几块铜片捡起来,慢慢地观察纹路,上面刻着铭文,拼起来的形状像一个簋,似乎是被人故意弄坏的。
趁着老人不注意,她将这些残片和孤本收进须弥界里。
她在废品站里面待的时间不短了,也不敢继续待下去,就把报纸和挑出来的好几本书一起拿去付钱。
之前她也是傻,去废品收购站买书,明明比新华书店买书便宜很多。
“八斤一两,算你八斤,给两毛四就行。”大爷检查东西的时候,没找到违禁的东西,看她只是老老实实买旧报纸,还多看了她一眼。
平时也有不少人到废品收购站晃悠,不过,都打的是捡宝的主意,毕竟这几年抄了不少大户人家,里面有好些东西以前老值钱了,捡回去挖个坑,藏在地下,万一哪天又值钱了呢?
但是,抄家的时候,东西不是被收走了就是被烧了,剩下的都是坏掉的,没坏的东西,就算是个脸盆也沦落不到废品站来。
交了钱,拎着东西,裴曼宁心事重重地离开了。
这么多有意义的东西,竟然沦落到这里,后世之人,或许永远都不知道它们曾经存在过。
不过,这些都不是她能改变的,多想无用。
她现在最重要的是,先找一个明面上谋生的事做,不然一直花韩景沉的钱,总觉得怪怪的。
现在城里的不管什么工作,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父母下岗了就由子女顶上去,城里粮食供应压力很大,不仅精简了一部人回乡种地,还让许多知青上山下乡。
像她这样,没有城镇户口,也没有初高中学历,就算有招工考试也轮不到她。
裴曼宁回到家,就开始翻起她从废品站买回来的书,里面不仅有课本,还有小人书、思想宣传手册、英雄人物传记、革命故事……
翻着翻着,终于让她想到了一个办法。
其中一本小人书上,每一页都有插画,不仅严格地参考了故事背景的服饰和建筑,画风也是偏古典纯朴,从众人的喜怒哀乐,举手投足,到宫廷的雕梁画柱,民生的艰辛困苦,都画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
可以说,无论年龄老少都能被深深地吸引。
裴曼宁又去了一趟新华书店,将一个系列的小人书都找了出来,这套书,目前总共发行了二十三册,剩下的故事还没有改编出来。
她不敢改编这些历史故事,怕一个不小心,被人指责借古讽今,思想上有问题,到时候就算她有八张嘴也说不清了。
几天的功夫,裴曼宁就照着已经出版的原著故事,严格地按照原著中,人物造型及器物、战备、场景……画了几十张插图。
她想,上面的几位画家绘画功底都十分深厚,手法娴熟,她不能与之相比,但他们总需要打杂的人手,或者学工徒吧?
不过,她也没有贸然地将插图寄出去,而是将画纸全部收起来。
她打算问过了韩景沉再说。
如果插画里有什么隐患,或者有什么容易被人指责思想上有问题的地方,她就先修改掉了。:,,.